路易:普通話發言又如何?

2022-06-22
路易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6-22 at 12.11.18 PM.jpeg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主要官員完成了亮相,其中最特別的可能是候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媒體見面會上,內地出生的孫東用普通話發言,引來側目。記者當場提問他會否學好廣東話。

翻看新聞評論區,大批網民對孫表達了不滿。「做香港人的官,廣東話都唔識點同香港人溝通?收香港的薪酬都要識尊重香港人是常識吧!」,「乜水準?二十幾年咁樣廣東話?」,「呢度唔係大陸」,更刻薄的就不必搬運了,各位明白。

嘩?!「亞洲國際都會」的網民就這個思維水平?

首先,香港實行「兩文三語」政策,普通話、廣東話和英文都是官方認可的語言。在正式場合講話用哪一種都可以。這就是香港。

根據最新人口普查,香港有31%的人口出生在內地。普通話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為甚麽官員公開發言說幾句普通話就引來如此驚詫?大家哪句沒聽懂嗎?

再說回歸之前,英國派來的官員哪個也沒用廣東話公開發言,當時也無人要求港英政府必須學好廣東話。現在怎麼就變了?

其次,孫教授長期在港任教、生活,對廣東話的掌握未必比任何人差。在發布會上,他也說明了用廣東話溝通無問題。大概只是因為作為北方人的緣故,口語不夠好,發音不標準,在公開場合用廣東話發言一則影響觀眾理解,二則語速慢浪費時間。筆者身邊這樣的朋友很多,私下廣東話對談很流利,和本地人打成一片,但公開講話就不夠膽。這不是不尊重香港人,而實乃人之常情,沒有甚麽難以理解的。

無獨有偶,上屆政府的創科局局長楊偉雄也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台灣出世的他廣東話流利但也略帶口音,雖不影響理解,但第一次上立法會時還是逃不過幾位議員的奚落和嘲諷。現在想想,與其努力為對方創造方便卻不得理解,不如就像孫教授這樣直接講普通話,省去無聊的爭執。

最後,這是選官員,不是選司儀。政府看中的是這個人在相關領域的能力,而非其他。就好比選餐廳,一定是看哪家好吃,而不是看哪家的服務生廣東話講的更標準。

這也引出了一個尷尬的問題:為何兩任創科局局長都不是土生土長香港人?正正因為香港缺乏此類人才。各位不妨走進本港高校看一看,研究創科和講授創科專業的,有幾位是講廣東話的?或者在自己身邊的親朋圈子問一問,有多少本地人在從事創科行業?在各中學全優生中找一找,有幾位入讀創科專業?難道各位心裏沒數嗎?招攬這些外來人才,正是彌補香港本地無人才的空缺,找最專業的人來做最專業的事,這樣才能真正帶動香港的創科產業追趕先進地區。否則帶頭人就不是一流人才,怎麽可能取得一流的發展?

孫教授是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主任,並身兼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等頭銜,是行業頂尖學者。其團隊開發的通關感應人體以控制閘門開關的P-beam傳感器,後來被應用於香港過境設施「e-道」(自動通道)上。憑借自己在工程學領域的貢獻,孫教授榮獲了2003年及2012年香港工商業獎。

這樣的人才願意放棄穩定的教研工作走入「熱廚房」是香港的榮幸,而一群網民居然還在拿他廣東話不好這一點點瑕疵雞蛋裏挑骨頭,簡直是無知者無畏。

回想一下香港是怎麽成功的。正是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人們匯聚於此,無問西東,發揮各自的特長共同努力才讓香港成為了世界級城市。然而如今這裏卻出現了部落化、村寨化的思潮,好像講話不是我們村的口音就不是自己人。都2022年了,反思一下吧,如果香港一直充斥這種思維,我們沒有未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我們當然要批評通過惡意剪輯博取流量並引起兩地矛盾的行為。但我們必須反思,為何評論區當中「看完不想去香港」以及內地網友分享自己類似經歷的留言會得到更多點讚,再深入一點說,為何內地同胞在香港被歧視的視頻會有如此巨大的流量以及共鳴。

    池洪博  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