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寧:歐冠昇的「搶嘢」之路不好走

2022-10-21
丘寧
資深傳媒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0-21 at 3.00.19 PM.jpeg

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有很大篇幅去講搶人才、搶企業,令人聽得真的很興奮。同日,港交所(388)除了公布一份全面倒退的第三季度業績外,亦正式諮詢市場以引入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目的同樣是搶企業,希望「搶」到5大類型的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但筆者聽到就毫不興奮,更相信該所行政總裁歐冠昇的「搶嘢」之路較李家超的更難行。

其實港府早於年初已預告證監會和港交所會研究擴大上市機制,容許從事先進技術、具規模但未盈利的科技企業在香港上市,而李家超在講解其《施政報告》時亦預告港交所將於明年修改主板上市規則,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業績支持的先進技術企業融資。未幾,港交所公布就修改上市規則諮詢市場,建議以全新第18C章吸納5大類型的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包括1:新一代訊息技術;2:先進硬件(如半導體、元宇宙技術、量子計算等);3:先進材料(如合成生物材料、納米材料);4:新能源及節能環保;5:新食品及農業技術。港交所擬分為「已商業化公司」及「未商業化公司」兩大類,前者的上市條件須錄得至少2.5億元年收入,上市預期最低市值為80億元;後者的市值要求更高達150億元,但並無收入要求,意味公司可以是零收入。

據港交所上市主管陳翊庭表示,與市場進行前期諮詢時,感覺到市場對18C章有強勁的需求,更預料最快明年便有望迎來首批經18C章上市的特專科技企業。是否但真的如她所願呢?筆者不會質疑有很多特專科技公司有上市需求,過去幾年環球經濟疲弱,很多早年願以投資於新科技公司的基金都「收水」,甚至要求新科公司「回水」,大部分這些公司都急需上市集資。

問題來了,企業有上市需求,但投資者對這些公司有投資需求嗎?港交所建議特專科技企業的公開發售比例只佔發行股份的5%,意味專業投資者及機構投資者會成為這些公司的主要買家,這班「聰明腦袋」對無盈利或業績支持的公司還有憧憬嗎?自從2018年香港再次允許企業以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多間市值以千億元計算兼已有收入模式的巨型科企在港上市,至今表現如何大家有目共睹。至於無收入的生科股,更加令唔少基金損手爛腳,他們還會對一些市值只有幾百億甚至更少的無收入公司有興趣嗎?即使保薦人與公司老闆真的「圍夠飛」上市,但港交所要求特專科技企業上市後自由流通量至少達6億元,意味不大可能上市即沽,除非公司股價上市後扶搖直上,否則6億元的自由流通量才是真挑戰。

李家超要搶企業,可以靠優惠、靠補貼支持,他朝一旦成功內外通關,香港市場就會變得有利可圖,企業自然懂得「向錢看」。相反,歐冠昇即使「搶」到特專科技企業來港上市,也未必有投資者捧場,因為市場的資金正不斷流出。港交所從不怕恒指下跌,只怕大市成交縮水,港交所第三季市場日均成交額下跌41%至976億元,遠較首三季的日均成交1074億元低,歐冠昇提到短期將繼續影響港交所業務的因素包括市場波動、利率趨升、通脹壓力和環球經濟增長放緩。香港的股票市場向來是國際資金博奕的戰場,歐冠昇指出的問題都不是單靠通關就可以解決。港交所公布業績後,至少五間大行削其目標價(花旗更調低至240元),歐冠昇的路絕對不易走。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共事多年的默契有錢都買唔到,若果明年任志剛真的接棒史美倫任港交所主席,屆時與兩位前下屬領導的金管局及證監會,肯定會將人民幣計價股票這個大project推得更廣、更快、更深。

    丘寧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