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當年:中國評論揭二十五年歷史

2022-12-19
 
AAA

Untitled(1).jpg

1997年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在香港創辦,1998年1月《中國評論》月刊在香港問世,此後又先後催生了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新聞網、中評智庫基金會等等,至今,中國評論已經走過了二十五年的歷程,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同歲。在中國評論二十五嵗生日之際,應該有一本史料來回答這些問題:中國評論因何而生?因何而為?因何而立?因何而成?因何而達?面對時代之問,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出版了《兩岸求索——中國評論二十五年發展史概述》,這本60多萬字的專著,客觀詳實地回答了上述問題。

《兩岸求索——中國評論二十五年發展史概述》由郭偉峰任主編暨主修,羅祥喜、王平、郭偉民任副主編,該書以時間紀年為經、以觀點思想為維,全面忠實記載了中國評論的發展歷程。郭偉峰作序《兩岸離騷 上下求索》,他在序文中說:在中國評論通訊社香港總部的會議室掛著一幅書法橫匾,上書:“兩岸離騷,上下求索”。詞是我撰的,字是請台灣書法家寫的。“兩岸離騷,上下求索”這八個字,應當就是最為貼切的中國評論二十五年歷程的寫照。

郭偉峰說:1997年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在香港創辦,1998年1月《中國評論》月刊在香港問世,此後又先後催生了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新聞網、中評智庫基金會等等,至今,中國評論已經走過了二十五年的歷程,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同歲。在中國評論二十五嵗生日之際,應該有一本史料來回答這些問題:中國評論因何而生?因何而為?因何而立?因何而成?因何而達?

郭偉峰總結說: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論,中國評論其實是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甚至可以說是兩岸關係雙向交流合作的傳承延續及發展。中國評論的史料就是兩岸關係的史料組成部分。同時,中國評論誕生於香港,同步見證與參與了“一國兩制”的實踐,所以,中國評論二十五年的史料,有五大特色:第一,中國評論二十五年發展史是一部兩岸新聞合作史。第二,中國評論二十五年發展史是一部輿論傳播實踐史。第三,中國評論二十五年發展史是一部新聞理論創新史。第四,中國評論二十五年發展史是一部和統思想共構史。第五,中國評論二十五年發展史是一部中美東亞促進史。

郭偉峰表示,此外,本書還紀錄了老中青三代人在中國評論大舞台實現人生價值升華的深刻感悟,字裡行間,彰顯了平凡人願意為不平凡的時代、不平凡的事業做出貢獻的中評精神。一言以蔽之,中國評論的歷史,就是兩岸和港澳海外知識分子對和平統一進行努力求索的歷史縮影,這絕對不是一代人的歷史總結,一定會成為新一代人的歷史開端。在國家尚未完全統一的現實狀態下,中國評論求的是什麼?求兩岸人民溝通交流,求兩岸和平發展!索的又是什麼?索兩岸理性共識,索國家完全統一與民族偉大復興。這就是蘊涵在全書的“兩岸離騷,上下求索”的積極意義。

郭偉峰在序中寫道:屈原在《離騷》中高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表達了自己要為國家前途積極求進的心態和探索方向的熱情,明知難關重重,但是不失心志。這是千古絕唱,更是對中華民族知識分子永遠的激勵。沒有一代又一代的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無畏求索,中國的今天不會如此輝煌;即使經歷了苦難,但是定能撥雲見日,這是為國求索情懷代代相傳的因果。歷史已經走過了兩千多年,今天的愛國精神的內涵與屈原時代當然不會完全相同,但是,沒有屈原愛國精神的發源,再經過千秋百代的匯合、淬煉、升華,也就不見得擁有如此鮮明的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屈原當時是處在國之將亡的時代,他苦苦求索,可惜終無出路。我們現在處在民族將興的前夕,也要具備突破最後的艱難的求索能力,為兩岸的未來尋找和平解決的最好方案,為中華民族復興貢獻一代人的智慧。因此,《兩岸求索——中國評論二十五年發展史概述》既是中國評論總結歷史、繼承發展的重要史料,也能成為兩岸關係及“一國兩制”實踐的歷史進程中不可磨滅的印記,更應該成為激勵有識之士勇敢探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途的一聲號角!

 

本文章原刊於《中評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