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隨筆》生產力局推動建造業應用智能生產技術 改善安全與質量

2023-02-16
黎少斌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
 
AAA

 HKPC_CDO.jpg

香港建造業持續興旺,為提高生產力和工程效率,同時確保安全性和質量,應用數碼科技及創新建築技術乃未來新路向,引領建造業界邁向新型工業化。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擁有智能生產技術的深厚經驗,一直積極協助業界解決痛點,同時配合建造業議會發布的《建造業數碼化路線圖》,把工業物聯網、機械自動化和實時物流追蹤等先進技術融入建造業,將建造工序由工地搬到工廠,實現數碼管理。

 

3D激光掃描及人工智能技術篩選碎石 節省人手及提升工程質量

在以往的工程項目中,工人只能靠肉眼及傳統篩子去量度和辨别混凝土骨料的大小,不但容易在混合材料時出錯、工序需時,而且人力資源成本十分高。有見及此,生產力局研發了一套3D激光掃描分析系統,可以運用高速3D攝取影像技術拍攝碎石,並配備人工智能技術用以計算碎石的長、闊、高及深度,即時顯示骨料或碎石的大小分布,讓前線工程人員參考,從而節省人手區分材料的時間、確保混合材料的準確度,以及提升混凝土的品質。此系統亦可協助前線工程人員進行實時材料監測,節省時間讓他們能專注其他重要工作,提升工程效率。

生產力局推動建造業應用智能生產技術_01.jpg

運用高速3D攝取影像技術拍攝的碎石實物。

生產力局推動建造業應用智能生產技術_02.png

透過3D雷射掃描分析系統獲得的碎石3D影像。

「鋼筋剪屈智能生產線」解決人手、質量及用地挑戰 

各類型建築工程進行期間,會產生大量沙塵及噪音,令附近環境及空氣質素變差。此外,香港工地空間狹窄,剪屈空間太少,容易引發工傷事故,而且技術人口老化,難以注入新血。生產力局與屈鐵臣(科技)有限公司(屈鐵臣)簽署合作協議,提供度身的技術及專業支援,協助設計和建立四條「鋼筋剪屈智能生產線」,以滿足本地市場對鋼筋預製件產量增加及提升質量的需求,並解決香港建造業面對技術工人人手短缺及用地不足的挑戰。

我們為屈鐵臣提供一站式服務,由生產廠房布局;設計及建立數據採集及網絡保安拓樸圖、生產設備規格、數碼系統與周邊設備規格;建構工業互聯網與設備連網;組裝生產線;設立數據可視化系統及生產營運儀表板;建立機械智能化輔助系統;以至一系列與智能生產製造相關的企業數碼化整合系統等,讓屈鐵臣實現鋼筋預製件屈剪的智能生產,預計產量及質量將會分別提升50%及70%,同時可節省30%生產成本,減少90%鋼筋餘料浪費,並可降低約20%庫存及物流成本。「鋼筋剪屈智能生產線」更可進一步改善工程的工作環境、職業安全和健康,有助吸引新人入行。

生產力局推動建造業應用智能生產技術_03.jpg

生產力局與屈鐵臣代表於2022年7月簽署「建立鋼筋剪屈智能生產線」合作協議。

建立香港首條「鋼筋摩擦壓接智能生產線」 推動建造業預製組件智能化

建造業一直推廣採用預製組件,以改善地盤工人的職安健及減輕他們的工作量。生產力局早前便與本港建築工程公司蘇利亞有限公司(蘇利亞)合作,設立本港建造業界首條「鋼筋摩擦壓接智能生產線」,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促進建造業預製化的政策之餘,更透過智能生產線預製組件減省工地現場所需人手,整體生產成本減少30%,同時大幅提升產量八至九倍,預計每日產量可達4,200個。我們亦為蘇利亞員工安排工業4.0培訓,傳授智能創新概念及利用數據分析,以改善企業及生產線的方案。智能化製造鋼筋產品為實現「組裝合成」建築法創造有利條件,可減低在地盤工作的人數和高空工作機會,減少意外發生,並方便監察施工安全。

生產力局推動建造業應用智能生產技術_04.JPG

「鋼筋摩擦壓接智能生產線」利用智能化工廠預製組件提升建築構件的質量及供應的穩定性。

應用數碼管理及智能生產技術方案能提高行業水平,優化工程質量和穩定性。智能化生產模式更有助培養數碼人才及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建築結構的精準度、質量和安全性,緩解工程的勞動力短缺和成本問題,鞏固和維護建造業的專業精神和職安健形象。生產力局深明建造業界對高質量產品及先進技術的追求,積極提供一條龍綜合技術支援以優化其生產流程、提升產能、營運安全及出品質素。我們期望與不同業界夥伴有更多合作,鼓勵更多工地全方位採用數碼技術方案,使工程項目更安全、更有效率,為推展香港未來各項重大基礎建設立穩固的基石。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生產力局於新型工業化方面的工作,歡迎瀏覽: https://www.hkpc.org/zh-HK/our-services/new-industrialisation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不少人曾憧憬無人駕駛汽車會完全顛覆私家車市場,但近年其發展卻不似預期。投資銀行瑞銀(UBS)曾估計,到2040年,全自動的無人駕駛的士(robotaxi)每年收入可達2.1萬億美元,不過這只佔所有行駛公里數的6%而已。

    鄧淑明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