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承宇:港府發展創科的無形障礙
筆者多年前本科進修電腦系統管理,更直接了解香港創科近年的發展,源自於2018年參與團結香港基金的創業青年內地行。當年隨團往上海蘇州及煙台,感受內地特色文化之餘亦見識到各創科企業之長足發展,於是再深入跟進創科相關之學識,亦透過不同界別領域朋友得知香港及內地之發展情況。港府銳意急起直追創科乃不爭之方向,本文題為港府發展創科的無形障礙,旨在分享部份所見所聞。除2000年前後科網股泡沫所帶起的超前科網投資,香港主要有賴各本地大學,科技園,數碼港等擔起較長線的創科研究,學府研究不限於生物醫藥科技,電機電子,以至後來的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至近年ChatGPT的應用爭議。私營亦有騰訊WeStart 及CoCoon等。
港府斥鉅資發展科技園及數碼港以至未來河套區之創科基建,相比內地於創科氣氛上有所落差原因不少,筆者總結為官僚化管理之詬病,令只有頭部之企業跑出並生存,而初創甚自至各園區內孵化畢業企業,於前幾年疫情間已倒閉了不少。政府上有決策推動創科創業,執行時下有對策,源於官僚式之不熱心,冷待孵化計劃申請者,批核成功率不高,對申請落選企業也欠原因,改進建議及跟進欠奉。 即使已進入孵化,官式里程碑(milestone)設定亦令不少初創疲於滿足呈報官方文件,未能全心研發及運營。
筆者樂見官方持續有不同階段的資助申請,令申請者由種子,天使輪及壯大後得到資金需要,近年亦多與內地合辦資助計劃。 筆者比較內地之孵化器較重視初創之現實運營需要,具備較分行分業之專家支援,申請成功率較高之餘,官方亦熱心與非頭部企業交流及查詢可扶持的可行方案,此種種皆是港府值得學習,令大方向得以由上而下執行,員工非單滿足不健全之KPI設定,由心出發支持創科。
通關後港府率團考察大灣區,正好讓燃起的決心伸延到園區內中層及基層,更用心支持初創及創科企業發展。而多年前初創已現實地興起同時發展香港及各大灣區城市,以讓自有行業版塊同時於兩地發展時善用人力及地域上資源。筆者了解到有香港園方關注初創租客的打卡率,更不時以house rule警告初創企業要多駐場打卡,又是一官僚式反智的安排,初創人手不足,是找生意發展重要還是打卡重要?港府團隊除了走馬看花地參觀國內創科之先進外,宜參考並改善中層前線之運營標準,及加強整體支持創科之配套,多發展中港連線聯合支持活動,方可讓已花的鉅資物有所值,令初創及創科企業生態回復健康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