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澄:「開心香港」如何能有效推廣香港的文化體育和旅遊?
港府早前展開了耗資2,000萬的「開心香港」計劃,已舉辦的「全港戲院日」周末劃一戲院門票30元,以及正展開的美食市集都成為了城中熱話。若以「令市民開心」為指標,相信這些活動確是達到了一定成效。從媒體的訪問可見不少參與的市民都表現興奮,但亦有人質疑這些活動創意欠奉,而且項目都是短期性質,甚至依賴政府或商界補貼,難以持久推動香港的文化體育和旅遊發展。
「戲院日」表面上有助鼓勵市民看電影,但引來大量市民購票致系統癱瘓、戲院大排長龍,反令原本熱愛電影的市民難以購票。筆者認為主辦單位應設立截龍時間,到了指定時間後仍未售出的戲票,戲院才將之半價發售,減少影響戲院的正價戲票收入。至於美食市集免費入場,本可推廣本地美食文化及作為旅遊賣點,但有入場的市民不滿形式只是類似美食節或年宵的賣食品之地,本土特色欠奉。有參與商店索價30元兩粒雞蛋仔、30元6粒咖喱魚蛋,比平常更貴,甚至面對長長人龍時坐地起價,可見當局在招標以及監察營運方面有待改善。民政事務總署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市集是透過立法會功能界別、旅發局、鄉議局等「相關機構」協助召募參加單位,過程也有欠透明,令人質疑能否做到當初提出的「讓本地年輕人嘗試在市集營運」目標。當局應成立專責委員會審理申請、審理企劃書,並撥出一定名額畢業後指定年期的年輕人申請。
「開心香港」活動至今儘管在為市民帶來歡樂方面有一定成效,但都只是短期的推廣活動,是否可以也配合推動一些有助香港文化、體育、旅遊的政策或基建,令「開心」更長久?論文娛康樂設施,不少港人第一時間想到的煩惱就是運動設施不足、場館經常爆滿。除了長遠而言要繼續物色地方規劃興建運動場館,以及更新系統打擊「炒場」,亦應應考慮推動一些中、短期措施,例如善用、活化已有建築物,興建更多場館。例如不少中、小學的禮堂、籃球場等於非上課的時間都是閒置,當局可研究協調各學校安排於非上課時間的時段,例如平日的夜晚、假日指定時段出租供公眾使用。另一方面,不少年輕人都反映香港欠缺街頭藝術表演場地,政府是否可考慮於合適地點設置行人專用區,並確立一套合理的街頭表演許可證發牌制度,避免昔日旺角行人專用區亂象,又為市面帶來更多歡樂氣氛。
對不少市民而言,留在香港好好安居樂業,閒暇時與家人好友一齊嘆美食,享受優質的體育、文化和藝術活動,就已是「開心香港」。上述這些建議雖然帶來了恒常的行政開支,但更能有助文化、運動和旅遊的長遠發展,也更能吸引年輕人以及不同背景的市民參與、甚至成為美食市集展銷商、街頭表演等服務提供者累積經驗,有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志向後,考慮於本地好好創業,又或於文體藝方面追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