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沙塵暴
中國的城市被沙塵暴吹襲時有聽聞,但近年的沙塵暴的威力及影響範圍更加廣泛,北京、天津、甘肅、內蒙古等十幾個城市都黃沙漫天,空氣中散發著泥土味道,多個城市空氣升至「重污染」。
北京、內蒙古近年多次遭受沙塵暴侵襲,次數比以往更多,專家解釋主要原因是近年全球的氣溫比常年偏高、降水少導致。
沙塵暴是發生在乾旱地區的天氣現象,強風颳起乾燥地表上鬆軟沙土和塵埃形成,導致空氣混濁,能見度變低,影響地面、空中交通安全之外,吸入大量沙塵會影響呼吸。
內蒙古及蒙古國南部的戈壁沙漠都是沙塵暴的源頭。全球暖化造成異常高溫和乾旱,導致沙漠氣溫升高和降水減少,沙化愈演愈烈,形成頻繁的沙塵天氣。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始終是巨大而且永久的沙塵源,防沙治沙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重要任務。
中國推出不同的政策及措施,多年治理沙漠的能力及表現是有成績的,例如毛烏素沙漠已經被草原灌木所取代,通過植樹造林方式保留當地的降雨,慢慢恢復當地的土壤環境。
另外,治理庫布齊沙漠是在沙漠邊緣地帶修建防風固沙林,種植耐寒的植被,固定流動的沙丘,讓沙漠不再發生沙塵暴,算是治理成功。
不過中國治沙經驗即使更豐富,沒有可能將地球上的沙漠全部消滅的。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及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平均年降水約100毫米,最低只有4至5毫米。塔克拉瑪干沙漠含水量極低,不能單純地植樹造林方式治理,如果使用錯誤方法反而加劇當地的沙漠化程度。因此當地政府盡可能減慢沙丘的移動速度,減少沙丘侵蝕土地,通過在沙漠周圍修建防護林和防風林,盡力降低風沙對城市及當地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
過去十年間,全國建立了41個全國防沙治沙區,有荒漠定位觀測和防沙治沙系統,設立大批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和十多個沙塵暴地面監測站。除了治沙,當地政府積極發展沙產業,鼓勵民眾適度發展灌草飼料、中藥材、沙漠旅遊、風電光伏、能源等產業,鼓勵住在沙區的民眾「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