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重回現實有助重拾快樂
調查指香港快樂指數下降,與政治有關。(大公報資料圖片)
【思考香港短評】珠海學院最新的「香港快樂指數調查」指香港比去年更不快樂,尤其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主持調查的何濼生院長指,年輕人不快樂與政治環境有關。
對快樂不快樂的調查結果,香港過往不太上心,新加坡卻十分介意,今年她在聯合國報告中,157個國家排22名(香港排75名),為亞洲最快樂的城市,可是同年的「快樂星球指數」(Happy Planet Index 2016),140個國家中新加坡排49位(香港排123名),有11個亞洲國家比她更快樂,於是新加坡媒體直指調查有失偏頗。
香港相對客觀的對待不快樂評分,事關我們知己知彼,多年以來,收入低、置業難、工時長,是為三座大山。珠海書院的調查顯示, 30至49歲及50歲或以上受訪者,對施政的滿意度不跌反升,反映有過經歷的香港人,比較容易接受現實。不過,目前問題更形複雜是年輕人社會上流遇阻,失望轉為怨氣,不快樂成為社會不安的根源。
對於回應年輕人的不快樂,坊間一般評論就是政治盡量開放,滿足新一代的訴求,做不到便是掌權者的責任。不過,何濼生作出這一段評語︰「(年輕人)在政治議題上爭取的訴求得不到預期結果,無助感大,情緒亦易受影響。」值得我們用心思考。
經過「佔中」、鬧港獨,及至立法會宣誓風波觸發人大釋法,我們應發現,很多不快樂的根源就是政治議題的不現實。我們欣賞年輕人對理想追求,但只顧爭取不可能的結果,還要屢敗屢試,最終是你不快樂,我不快樂。只要返回現實,就是一小步,不快樂變為快樂,繼續偏執下去,你能期待奇蹟出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