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變動世界秩序中的香港
在 2017 年的第一篇文章中,我打算越過香港、思考全球。 當前的世界正邁向一個轉捩點,2017年我們將很可能走過轉捩點、步入另一個長週期,這個長週期是數個週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全球經濟的「去槓杆化」進程正在加速。美國重啟2016年初因金融市場動盪加劇而暫停的緊縮週期。中國領導人也承諾推出更嚴厲政策來降低2017年面臨的風險。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實施「穩健中性」、而非此前「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因此中國也將實施事實上的緊縮政策。
隨著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去槓杆化,大量資產的票面價值將化為烏有。這一過程雖然必要,但卻充滿痛苦與危機。
其次,全球化進程正在倒退。以多種標準來衡量,全球化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已出現全線潰退。2008年前的數十年,全球貿易額持續健康增長。但隨後的危機和衰退令貿易增長停滯,至今仍未恢復。在2008年,世界貿易佔全球總產出的比重達到歷史新高。
全球化未必一定帶來預想中的成果,現在人們終於意識到了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歐盟正四分五裂,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反對強大的集權化機構、支援去中心化的地方同質性成為當下的全球趨勢。分裂運動席捲全球——我們在香港也能強烈感受到這股浪潮。
全球最新這一波增長主要由全球化所創造,這一進程即美國記者湯瑪斯·弗里德曼所說的「扁平化的世界」。但當該進程停滯甚至倒退時,全球經濟將會怎樣還有待觀察。
最後,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國正在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我們都清楚這將是無可避免的,問題僅僅是何時發生——有人認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也有人認為將在2017年或2018年——但我們對其影響尚未進行全面思考。
一些政治評論員聲稱,隨著特朗普當選總統,美國正在經歷一個放棄「美利堅治世」( Pax Americana )的歷史性轉變。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西方式、美國中心論的觀點。 因為反之亦然,即特朗普當選正是因為「美利堅治世」論已行不通。
無論如何,那種認為帝國崩潰都源自其缺乏統治意欲的想法都太過天真。從「羅馬治世」(期間的「羅馬和平」由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建立)到「不列顛治世」(從拿破崙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大英帝國百年全球霸權統治),到「美利堅治世」及其衰落,其中的邏輯和機制一脈相承。
眼下這些週期同時到達了一個轉捩點,因此一個全然不同的全球秩序即將開啟。 雖然還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但香港作為沒落舊秩序和崛起新秩序的連接點,很可能格外脆弱。
大家常說得益於「一國兩制」政策,香港擁有很多優勢,但我們卻從未聽到過人們談論劣勢。只有收益沒有風險,這聽起來太過不可思議。任何硬幣都有兩面,香港的成功基於很多假設,例如全球化順利推進、美國擁有超過中國的優勢。 眼下這些假設正分崩離析。在順風順水的時代,香港位於新舊兩個世界交接處的雙重身份令其能夠加速聚斂財富;但勢轉時移,這種身份則可能帶來加倍傷害。
香港從「不列顛治世」向「美利堅治世」的轉變還算平順,但下一次轉變將極其不同,因為我們將剛好位於風暴中心。
文章翻譯自China Daily香港版,原文:What 2017 may offer HK in a changing world order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