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諸:中國綠卡改革釋放的信息
越來越多外國人獲發「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國政府對外國人在華居留的改革正在悄然發生深刻變化。按照相關進程,今年上半年,現行證件「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將改名為「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兩字之差但意義重大,突顯了身份證的功能。
俗稱「綠卡」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資格,英文縮寫是PR (Permanent Resident),在西方國家很流行,但在中國持有量很有限、社會認知度不高。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中國大陸也有「綠卡」 這一說。中國不是一個移民國家,獲發綠卡的機會微乎其微。網上流行一個笑話,「比爾‧蓋茨、巴菲特夠不夠優秀?他想來中國定居可不可以?不可以,因為按照現規章制度,他們沒有中國工作經驗!」此外,還有一規定,「老外」(香港人稱為「鬼佬」)要拿中國居留權,須有「特殊貢獻」,但這個定義太含糊,沒有明確界定,所以中國綠卡被調侃為「世界上最難拿的綠卡」。
中國「綠卡」越發吸引 老外蠢蠢欲動
從2004年8月實施《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至今十多年,真正拿到中國綠卡的外國人不過萬。官方不簽發,老外不稀罕,予取雙方都不太當回事。當局覺得管理老外太麻煩,歐美人士是過客心態,在中國做生意可以,安家落戶的意願不大。
在香港,持本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的西方人士不少,但歸化中國籍的往往來自落後國家。從1997回歸到2012年,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共批准超過1.2萬人加入中國國籍,申請人的原屬國籍多是巴基斯坦、印尼、印度、越南和菲律賓。
但這個情況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去年中國公安部共批准1576名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與每年向全球發放逾百萬張綠卡的美國不可同日而語,但中國與自己相比,比上一年度增長163%,幅度可謂驚人。也是去年,在中國大陸的外籍人員逼近百萬大關。有人戲稱,「老外」將是中國56個民族之外的第57個民族。
綠卡一詞起源於美國,美國也因為最早、最大規模向全球發放綠卡而成為人才儲備最為雄厚的超強國家。綠卡制度實際上是衡量一個國家國際化及受歡迎程度的標準之一,綠卡持有人口在歐美國家的比例可以高達10%到15%,亞洲國家普遍偏低,如泰國約為1.7%,而中國則不足0.1%。
一直強調「大和民族純粹血統」的日本,傳統上非常排外。因為「嫁雞隨雞」的傳統,中國女子嫁到東瀛,隨丈夫改姓落戶很容易,但娶日婦為妻的中國男子要入日本籍就很難。偶爾在世界杯看到日本國家隊有巴西人模樣的球員,都是特別開了綠燈的。但老齡化最為嚴重、人口持續負增長的日本,似乎終於把李光耀在2013年的勸戒聽進去了:「如果日本再拒絕引進移民,國家就會滅亡」,所以日本的優才計劃規定工作 5年就可以拿到日本綠卡,比香港身份證「三粒星」要求的七年還快半拍。
吸引外國人才 建設國家優勢
雖說美國發明了綠卡制,但把綠卡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非新加坡莫屬。這個比香港還小的城市,多年來不但進口物資,連人才也進口。目前新加坡有7000家跨國公司,其中六成在新加坡設立亞洲區域總部。現在新加坡的人口裡,擁有永久居留權(PR)的比例佔11%、公民佔63%、外國人佔26%,所以算起來新加坡境內有37%人口為外國籍。
儘管時常受到西方媒體的抨擊,說沒有真正的民主選舉和言論自由,但新加坡不乏法治和社會公義。強勢政府的組屋計劃,使國民得以落實「居者有其屋」的夢想,單憑這一點就令「侷住」的香港人羨慕不已。美國蓋洛普民調(Gallup Poll)曾經向全球35人發出問卷,問最想移民去哪個國家?結果新加坡是榜首,但在亞洲落實美式民主最早的菲律賓,卻是移民最不受落的國家。可見Global citizens喜歡用腳投票,生活質量不是移民的唯一考慮因素,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環顧全球最受歡迎的移民國家,不外乎具備如下幾個要素:一、收入高於原居地,職業發展通道敞開,外來者與當地人相對平等;二、教育質量高,適合子女成長,提升家庭幸福感;三、生活及消費便利,當地人友善不排外;四,普遍使用英語這個「地球村的普通話」,外來者溝通無障礙。
這個道理很好理解,收入高才會考慮「離鄉背井」,以新加坡為例,全球流通的人才,年均收入是10萬美元,新加坡的中位數約14萬美元,其中四分之一的拔尖者年薪達20萬美元。生活便利也是考慮的選項,當年大批香港人擔心「九七大限」而移民美加澳紐,後來發現在異國他鄉很寂寞,飲食更是不習慣。很多人竟然因為回味港式的奶茶菠蘿包,還有「落街宵夜方便」而決定回流香港。讓孩子受到能與國際接軌的高質量教育同樣重要。被視為全球最富活力「創新城市」之一的深圳,近年來吸引了相當數量的「創客」和「創業者」投石問路。為了方便各路精英把家安在深圳,當局不僅「大單進口人才」,甚至把人才的搖籃,譬如曾經培養拜倫、邱吉爾、尼赫魯的英國哈羅公學等一批名校都一並打包進口。
中國這次綠卡改革,不僅向世界發出廣招天下英才的明確信號,亦展示了開放、進取和自信。移民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市場行為,叫價隨國家實力而上落。如果說西方發達國家的公民以往不太把中國作為永久居住的選項,現在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