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香港再起飛的最後機會
張德江視察澳門。(新華社)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繼去年5月到訪香港3日,本月8日至10日又一連3日視察澳門。張德江前後兩次視察港澳,傳遞出一個非常清晰的信息,那就是香港和澳門都要利用好中央推動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兩個國策,將經濟發展推向一個更高的台階。
筆者認為,中央推動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兩個國策,是香港當下發展的一個良機,也可能是最後的一個機會;如果錯過了,香港將一下子滯後十多年,淪為二流的城市。
去年五月,張德江訪港首次提出,踐行一國兩制,勿忘初心,並且要有信心;強調發展是硬道理,香港的價值和國際地位在於經濟發展水平,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機遇。今年三月北京兩會,他在多個場合就香港事務講話,包括參加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和人大香港代表團組會,苦心告誡“香港不能再折騰了!” 張德江特別提到,去年香港的經濟總量為二萬三千億港元,深圳為一萬九千億人民幣,再過兩三年深圳極有可能超越香港,“你還不著急啊?還不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你還成天去玩政治?”“香港再也經不起政治爭拗的拖累”。張德江表明,政治不是不能討論,但是不能泛政治化,不能把街頭政治當做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他還明確提出要將“發展經濟放在首位”。可見,當下中央最感憂慮的是香港的經濟發展。
繁榮穩定是一國兩制「硬道理」
一國兩制的初心是甚麼?筆者的理解,就是保持港澳的繁榮安定,因此踐行一國兩制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看繁榮安定的成果。可以說,繁榮穩定也是一國兩制的硬道理。
香港回歸祖國即將迎來20週年大慶,澳門回歸也有18個年頭,如果以“五十年不變”的標準,一國兩制的實踐進入了中期階段,如何總結經驗,推動港澳回歸祖國的事業健康前行,相信不但緊檕港澳民眾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引起全國人民和世界輿論的關注。中央的重視更是不在話下。
為甚麼,當年鄧小平要創造性的設計一國兩制的制度,不就是要保持香港澳門回歸以後的繁榮安定,不然,香港和澳門就是如同廣州、深圳、珠海一般的城市,頂多也就是多一點“自由港”的特殊政策,成為一個特區而已。讓港澳保留原來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正是認為這是最能保持港澳繁榮穩定的模式,也是港人澳人最能接受的的制度。所以說,繁榮安定就是實行一國兩制的初心。
聚焦發展經濟 不要政治折騰
澳門回歸之後,能夠在原有制度基礎上充分用盡國家給予的政策優勢,經濟多元發展,民生水平有顯著的改善,澳門人均國民收入一躍為亞洲第一。可以說,實現了一國兩制的初心。相比之下,香港則有很大的差距,香港GDP原佔國家的近四分之一,現在才二三個百分點。固然,國家發展速度驚人,但是香港被新加坡也趕上,足見香港內部發展是出了問題。也因此,張德江呼籲香港不要再折騰了。
事實上,鄧小平提出“發展是硬道理”的論斷後,北京將“一心一意謀發展”放在治國大政方針的首要位置,認為,國家出現的種種問題,都只能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尋求解決;貧窮必然社會矛盾激化,富裕才有本錢緩解差異。當下,香港也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是不忘一國兩制初心,把精力放在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之上,還是依然政治折騰?香港面臨抉擇。
遺憾的是,還有某些勢力,依然鼓吹什麼“普選不解決,經濟沒得搞”,“政改通不過,社會裂痕難修補”。其實,他們就是怕不糾纏政改,他們失去“生存空間”。市民大眾應該清醒,再不能被“拉布”、 “折騰”玩死,一定要抓住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發展的機遇不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