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1日 | 星期二
 

Bensun:布市場「棚仔」的吶喊

2017-05-10
Bensun
80後攝影愛好者
 
AAA

每次到來,都總伴著雨天,水點内,帶著一點悲凉。
滴答,滴答。
每次下雨天,心情總好不起來,可能是那種濕霉的氣息令我低沉下來。


A1.jpg
 
再次來到深水埗的布市場「棚仔」,更令人感到可惜。
2015年9月,隨著土地發展的需求,政府沒有對鄉紳權貴的用地開刀,卻選擇向百姓下手,勒令棚仔的檔主清檔將市場永久關閉。
 
A2.jpg
 
A3.jpg

在九曲十三彎的布藝巷弄間,眾檔主別無他想,只想以雞蛋抗高牆,用餘力喚起公眾關注,向政府爭取合理安置方案,保留獨特的棚仔布藝風情。

一條條的布條。掛上的,是一份盼望;是一種對面前困境的吶喊。

A4.jpg
 
在這裡一直經營下去,不用倚賴政府的資源去維生,是這地小販檔戶的想法,這是一種尊嚴,並不是單單用錢用綜援就能解決得到。

A5.jpg
 
政府說的十二萬補償方案,其實是幫不了忙。因為真正剩餘的60名經營者當中,大部份並非牌主或助手,所以是不會有安置補償的資格,但這不是布販的問題,是本港小販政策的發展歷史原因。

由1973年開始,政府就突然拒絕發出新的小販牌照,令小販牌照一直下降到6,000個,是有目的計劃逼使小販變為「夕陽行業」。

A6.jpg
   
其中一檔布檔檔主潘太笑言:「隨遇而安」。「做到最後一刻,希望可以原區安置啦。」潘太說原區不是為了生意,而是為了和街坊的一份情。

A7.jpg
 
A8.jpg 
棚仔就好像一個村落一樣,代表的正是庶民無機有序的生活經濟,孕育著無窮的可能性。

A9.jpg
 
A10.jpg

這次再到棚仔,看到不少有心人都在紀錄,有畫畫,有拍照,有用作品,有用金錢支持的。

A11.jpg    
A12.jpg

A13.jpg

A14.jpg
 
正正就是這種小社區的效應,才能營造出這裡的本土特色,,店主和客人間的感情,不少熟客和老闆們間都談笑甚歡, 輕鬆自在地選購講價,遺憾的是棚仔清拆之後,,這份人情味亦將隨之消失。

A15.jpg
  
規劃不是否定所有舊的事物,而是要清楚認識物件的內涵,規劃發展時思考承傳其價值,才是發展的大道理。

A16.jpg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刊登於http://photobybensun.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17.html
原題為《再會棚仔》,現題為編輯所擬)
延伸閱讀
  • 我記憶中的香港,是摩登豪華與市井味、煙火氣比肩而立,相安無事;是繁華喧鬧與低調內斂兼收並蓄。在這裡,幾乎每個角落都充滿着反差對比,妙不可言。

    熊昱彤  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