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從台灣教授的收入想到香港回歸二十年
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年,五年一小結,十年一大結,對香港表現的評價,成為近來傳媒樂而為之的,簡單來說可以「屁股決定腦袋」概括,什麼立場就說什麼話,親中陣營打出的口號是「迎回歸、上台階」,喜氣洋洋;泛民和他們背後的傳媒,把主題貼在街頭巷尾和報章頭條:「香港回歸衰過以前」,如喪考妣。
持平而論,香港回歸二十年的表現是有落有起,有進有退,經濟表現先苦後甜,谷底回升,全民就業,資產也水漲船高,市面一派繁榮。政治表現卻是一蹋糊塗,價值混亂,紛爭不斷,社會撕裂,穩定而不安定。說香港表現優異,是言過其實;但說衰足二十年,更是胡說八道,指鹿為馬。
我這裏真的有一個衰足二十年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的地方,就是不少港人心中的民主天堂:台灣。事情是這樣的,許多台灣民眾都認為教授這個職業「超好賺」,於是,台灣大學(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貼出了他的收入,讓我們有機會了解這個台灣高智力、高社會地位階層的收入狀況。李茂生指研究計畫入口袋的主持費1個月僅1萬(台幣,下同),每年能有一個計畫,就該偷笑;若是兼課,一小時約8、900元,每週兼課不得逾四小時;指導論文,1篇的指導費約4,000元;稿費1篇大概2、3000元,但機會少。「我本薪5萬,研究津貼5萬,月入10萬,然後有些業外收入。」李說。
我知道台灣教授薪水不高,卻一直相信這是冰山一角,冰山下應該不少額外收入。但從李茂生的收入看,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約月入十萬台幣,即大約26,000港幣,台大的教授多在英美名牌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後約三十五歲,從助理教授到教授應要十年,即約四十五歲才拿到一個香港中學老師的最低收入!
至於台大以外的大學,或教授以外的教員,他們收入之低微,可以想見。
這裏邊反映的事頗可使港人思考:
1)過去三十年,台灣和其他三小龍一樣,位於世上最大最快的經濟體中國的旁邊,韓國、香港和新加坡都有一個財富大增的過程,也能惠及普通百姓,台灣有沒有?有,但只惠及上層。
一大堆代工企業如鴻海、廣達和聯發科等都風起雲湧,台北樓價也水漲船高,但為什麼普通人不能分享成果呢?
十年前我寫過一篇文,說台灣的政治目標和經濟目標違背了,前者要獨後者要統,最後是兩邊都達不到目標。這條路建基在「中國崩潰論」,走錯了二十年,看來還會走下去。而香港有部份人,也同樣相信「中國崩潰論」,做同樣的傻事,也會同樣的結果。
2)香港人喜歡台灣的原因,理由千萬,但有一條是大家都不太提但份量很重的:便宜。這是廣大的台灣同胞節衣縮食請我們的,想起也令人心酸。
但我們不要忘記,旅遊和生活是完全兩回事的。台灣的大學太多教授太多學生太多,這些年收生不足,不斷來港招生,有些學生去了,帶的是遊學心態,結果快快樂樂生活四年,然後就在家待業,或收入微薄。
在回歸二十年的今天,在香港還能有迴旋餘地的今天,我們應以台灣故事為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