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與其要自資學位 不如副學士升「八大」
(大公報資料圖片)
特首林鄭月娥剛上任,便「皇恩浩蕩」地推出三萬元自資課程津貼,但實際上對學生來說是否最好?
自資學位認可低 大學夢未圓
在公開考試下的倖存者,自然能夠順利進入「八大」,而那些一時失手的同學就要面對一個非常艱難的抉擇:自資學位,還是副學士。自資學位,雖說是學位,但課程並非由大學舉辦,就讀的學生是否能夠自稱為大學生,也要打個問號。對外而言,這些自資學士學位的認可性非常有限。不少私人企業的人力資源顧問表示,這些舉辦自資學位的院校知名度往往很低,質素亦非常參差,如果應聘者所填寫的院校,根本未曾聽聞,自然也難以認可其頒發的學歷。政府以「圓大學夢」為自資學位作為招徠,但殊不知這一切只是美好的幻想。學生投放了錢和青春,最終所獲得的文憑是否有等同價值,實在是讓人懷疑。
副學士升「八大」更實際
十年前政府推出副學士時,其升大學率最為人詬病。然而,經過這些年副學士制度的不斷改良和優化,現時能夠靠副學士成功銜接「八大」的學生越來越多,每年都有高達4500個名額。同學只要稍作努力,就能躋身其中。一些聲譽較好的副學士,升學率更是非常樂觀,以HKU Space為例,當中每1.7名學生,就有1名能夠成功銜接大學課程,當中20%更是直接銜接至香港大學,筆者身邊也有不少成功例子。在香港這樣「一試定生死」的教育制度底下,硬生生地製造了一批批所謂的「失敗者」,而副學士正正是給這一批學生,再一次重新走進大學殿堂的入場卷。與其花20萬元(扣除資助後)買一張認可性極有限的學士學位證書,不如踏踏實實地握住副學士的入場券走進大學。
資源如何分配 學生應該有得揀
學生如何選擇自己就學方向,如何選擇怎樣規劃未來的發展,不應由政府來左右。雖說用不用這三萬塊資助,由學生來決定,但現實是人跟錢走,政府資源如何投放恰恰是影響學生如何選擇就學的關鍵。升學問題是年輕人步入成年的第一個考驗,如果新政府誠心想施德政,幫助學生在他們所選擇的道路上走得更容易些,何不將副學士和自資學位一同資助,讓學生能夠自由地來為自己的前路做抉擇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