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哈斯:國際對制裁北韓核計劃的十個教訓
北韓製造了大量核彈頭,並且在研發能將它們發射到全世界的彈道導彈。多國政府正在討論如何阻止或延緩北韓進一步強化核能力,以及盤算如果阻止失敗的話,應該怎麼做。
這些都是重要的問題,但不是僅有的問題。同樣重要的是要理解北韓如何在幾十年的國際遏制行動下,仍然在核和導彈計劃上取得今天的成功;我們從經驗中汲取教訓永不嫌晚。下面是被我們忽視,造成北韓尾大不掉的十個教訓。
首先,北韓政府具備了基本科學知識和現代製造能力,並且決心開發大量初級核武器,他們遲早都會取得成功,因為許多重要的信息唾手可得。
其次,外部可以阻止和遏制,但無法杜絕。只要有利可圖,就會存在黑市。儘管各國有義務打擊黑市,但一些政府會為黑市提供便利。
第三,經濟制裁達到的效果十分有限。儘管制裁能夠提高制造核武器的成本,但歷史表明,如果當地政府極度渴求並重視擁有核武器,就願意承擔高昂的代價。證據還顯示,部份甚至全部制裁,最終都會隨著時間取消,因為其他政府會接受一國的核地位,而專注於其他目標。印度就是如此。
第四,各國政府並不總是願意首先從全球角度考慮(反對核擴散就是一個好例子),而不是顧及近在咫尺的戰略利益。中國反對核擴散,但由於它希望確保北韓成為其邊境上的穩定緩衝國,因此對於反對核擴散並不十分上心。這導致中國因為北韓核計劃而向其施加的經濟壓力都十分有限。美國反對巴基斯坦開發核武器,但動作遲緩,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它想要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抵抗蘇聯佔領的戰爭。
第五,自核武器第一次被使用以來,在這四分之三個世紀,核武器被視為有價值。這一算盤更多是基於安全考慮而不是地位考慮。
幾十年前,以色列在面臨阿拉伯消滅猶太國家的威脅時,就做出了這樣的盤算。此後,烏克蘭、利比亞和伊拉克要麼自願,要麼迫於壓力放棄了核武器計劃,結果是烏克蘭被俄羅斯入侵,伊拉克被美國入侵,利比亞被美國及其一些歐洲盟友入侵。伊拉克的薩達姆和利比亞的卡達菲政權被推翻。
北韓避免了這一命運,而金氏王朝的第三代以鐵拳政策治國。金正恩是否忘記了這個教訓有其商榷之處。
第六,核不擴散條約不夠充分。這份在1970年簽署的協議,是全球阻止核武器擴散到可合法持有核武器的五國(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之外的全球合作的基礎,其時效未具體規定,但是有限的。核不擴散條約是一個自願加入的協定。各國沒有義務簽署該條約,如果改變主意,各國可以從條約中撤出而不會受到懲罰。旨在確認遵守該條約的核查,基本上都是根據東道國所提供的信息進行,眾所周知,東道國不可能披露所有核信息。
第七,新的外交努力,如聯合國大會最近組織的禁止一切核武器的禁令,不可能產生多少效果。這些契約就好比是1928年的巴黎公約——它規定戰爭為非法。
第八,國際體系中間存在一個巨大缺口。關於核武器的擴散,有明確的規範,但一旦某國開發或獲得了核武器應該怎樣做,並沒有一致意見或條約。(針對正在形成的威脅的)預防性的打擊和(針對迫在眉睫的威脅的)先發制人的打擊都是在法律和外交上存在爭議的選項,因此提出容易實施難。
第九,應對核擴散的替代方案並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到改進。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就考慮對尚處於萌芽狀態的北韓核計劃予以軍事摧毀,但因為擔心引發第二次北韓戰爭而作罷。今天仍然是如此,一切動武行動規模都會大大增加,並且無法保證成功。
最後,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解決的。一些問題只能被管理。比如,你遠遠無法確認伊朗有朝一日不會開發核武器。2015年的協議推遲了這一風險,但絕對沒有打消它。對於北韓能做些什麼還有待觀察。管理這樣的挑戰也許無法令人滿意,但這往往是人們所能希望的最大成果了。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