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灝謙:如何可以不打他
上回提到長遠來說,體罰並不是有效的育兒方法,但父母們都可能試過面對著冥頑不靈,屢勸不改的孩子,絞盡腦汁都沒有孩子辦法,很有衝動狠狠的教訓孩子。說實話,筆者都不只一次很想很想動手,但最後都能忍住了,筆者不是想自誇,只是筆者有一些小技巧去避免情況變得更差。
可能大家都會記得,筆者曾提到體罰這方法很多時都是 「承傳」了自己父母的育兒方式,而往往在別無他法時,那遺傳因子就會提醒自己原來還有最後武器。筆者與內子在準備懷孕前已討論過體罰這問題,得出的結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體罰孩子。當時我們都以為出於對孩子的愛和掌握更多的育兒資訊,應該不會像上一代一樣體罰孩子。不過隨著孩子的想法越來越多,挑戰就越來越大,很多時候父母都會達到情緒爆發的臨界點。
當人情緒激動時,往往都會被情緒牽著鼻子走,作出一些不當的行為和選擇。而自己的情緒亦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到最後父母與孩子都會情緒失控。父母們每次動手往往都是情緒先行,透過出手將情緒發洩,而接收你激動情緒的就是孩子,最後孩子礙於恐懼,只能暫時將情緒接收。不過,當孩子找到比他弱的對手,就可能會將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情況就像成年人工作時受了氣,回家發洩在身邊人身上一樣。
筆者每次氣上心頭的時候,想出手的時候,都會先出口,會跟內子說:「我很想動手」。這個先出口的方法可以讓自己透過說話,明白到自己情緒激動,而同時亦都是求救信號,每次出口,內子都會 “接手”這個爛攤子,讓自己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
當然未必每次動怒時內子都會在身旁,當筆者獨個兒面對同一情況時,首先會想一下對內子這個不會體罰孩子的承諾,如果效果不大,就會先離開一下緊張的環境,筆者會跟孩子說: 「爸爸現在很嬲,會入房冷靜一下,請你都冷靜一下,過一會我們再處理這問題。」
當然孩子未必可以即時冷靜下來,做父母的請先冷靜下來,當你能夠冷靜,孩子的情緒都會平復下來,那時問題就可以較為容易較為理性地解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