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家雄《路》請勿亂罵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曾經進行一項「兒童被照顧者責罵」問卷調查,希望了解兒童受照顧者責罵的情況,從而提出改善建議。調查發現,照顧者常用廢物、白癡、「唔死都無用」等羞辱性字眼責罵孩子,也令孩子感到受傷害,長遠或會影響發展。臨床心理專家建議,家長在照顧孩子前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管教孩子時才能得心應手。
是次問卷調查中亦有具體問到照顧者用甚麼字眼責罵孩子,在調查後發現責罵者最常用的例子為「你睇吓阿邊個幾叻,成績好過你幾多!」這些其實正正反映照顧者重視孩子學業,強調比較,或會令兒童的努力不被認同或肯定,做法或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及自尊感。
兒童最常被罵的內容:
1. 你睇吓阿邊個幾叻,成績好過你幾多!(28%)
2. 做小小嘢都做唔到/做咁多次都係錯!(15%)
3. 成日唔溫書/考得咁差,大個去乞食啦!(13%)
最令兒童感到受傷害的內容:
1. 成日唔溫書/考得咁差,大個去乞食啦!(8%)
2. 你睇吓阿邊個幾叻,成績好過你幾多!(7%)
3. 廢物/飯桶/白癡/無鬼用!(7%)
4. 唔死都無用!(7%)
在心理學上,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較高,認為他人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感到自己值得別人尊重,也較能夠接受個人不足之處。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自我感、歸屬感、方向感、成功感,這些因素都與個人所處的外在環境有關。是個人由肯定的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愛、自重、自信及期望受到他人、集體、社會尊重與愛護的心理。調查反映最令孩子感到受傷害的言詞,如「廢物/飯桶/白癡/無鬼用」等是照顧者常用的負面、帶有羞辱的字眼責罵孩子,長遠會令孩子未來做事及為人都欠缺信心,懷疑自己能力及做事採取放棄態度,亦即有負面的自卑感。
臨床心理學家指,若家長經常以責罵作為其中一個管教子女的手法,很容易會破壞親子關係。反過來家長若多陪伴聆聽,了解兒童的切實需要;又或多分享欣賞,如父母可以多發掘孩子的長處,分享當中做得好及需要檢討的地方;更可讓兒童敢於承擔自主,父母可信任孩子為選擇承擔責任,同時不論失敗與否都支持及體諒。更重要的,家長在照顧孩子前應先照顧好自己情緒,管教孩子時才能得心應手,否則家長在沒有適當發洩情緒的情況下,很可能就會轉而發泄在孩子的人身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