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方程式「傳統+創新」 徐湛滔:年輕人勿怕失敗

2017-09-18
 
AAA
COVER.jpg

香港上市公司中滔環保集團每年協助數千間內地企業治理排污問題。集團主席徐湛滔博士憑創新精神,打造環保企業新經營模式,為業界帶來巨大變化。徐博士指,除了看準內地發展環保事業的大勢,成功之道更重要來自人創新及研發的決心,結合上自己對傳統產業的認識。他勉勵年輕人只要抱著勤奮、敢試、不怕輸的精神,這條成功方程式隨時可以被複製。

11.jpg
徐博士認為要在現今社會創出一片天,既要平常把握吸收經驗的機會,同時具創新思維。

1981年7月起,徐湛滔博士踏上了創業路程,從運輸、碼頭以及貿易業務起步。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徐湛滔博士漸漸累積了一定資本,他發現家鄉增城因為發展牛仔服裝業,廠房大量密集紡織物積存漂染,引致水源及環境污染。於是他2003年決定協助家鄉發展環保,投身環保事業,建設污染治理設施。

創新經營模式達三贏 成立研究院主力研發

1.jpg


徐湛滔博士憑敏銳觸覺開創了獨特的治污市場化全過程服務模式,讓環保企業與排污企業權責更清晰,運作更具彈性。雙方簽訂合約後,環保企業負責興建、營運排污設施,並監察排污成效。一方面成功減輕排污企業成本,同時減少政府巡查的人手壓力。環保企業亦可以透過集中處理來達到規模效益。徐湛滔博士的團隊亦不斷研發新科技,從污染物提煉出有用物質並循環再造,「打金的水,你收了它,你可以鍊金出來。我有藥去降解,取回有用成份,建立起一條產業鏈。」此一模式,創造出廠商、環保企業及政府「三贏」局面。

12.jpg

生產技術日新月異,污染物結構更趨複雜。徐湛滔博士認為集團不能停步,前年他創辦中滔環境研究院,主力研發創新工作。研究院一百多名員工中就有超過六成擁有研究生學歷。研究院近年的研究成果更獲得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三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13.jpg
中滔環保集團業務已由主力污水處理、擴展至固體廢物,甚至危廢處理。

14.jpg

目前集團業務已由原本主力污水處理、擴展至固體廢物,甚至危廢處理。徐湛滔博士認為除了因創新思維外,亦不可忽略經驗。他指,過去自己從事不同行業有助他迅速了解傳統行業運作,掌握問題癥結所在,用新辦法解決老問題才事半功倍。

連續兩年贊助創科博覽 徐:創新才有未來!

10.jpg
團結香港基金去年舉辦創科博覽2016成為創科界的盛事,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亦到場聽一眾國寶級專家拆解尖端科技的秘密。(資料圖片)

徐博士寄語香港年輕人要「肯學、肯捱」,尤其是香港有全面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年輕人應該更勇於「去試,去創新」,不要怕失敗。香港具背靠中國,面向世界的優勢,香港青少年較其他地方的年輕人更容易覓得機會。未來一帶一路、大灣區、河套區等政策,將有助香港更上一層樓。徐博士計劃與特區政府商討,讓公司旗下的中滔研究院來港,為本地有意投身環保事業的年青人,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及發展機遇。

7.jpg
徐博士讚創科博覽「接地氣」,可以啟發年輕人對研發科技的興趣,所以再接再厲,贊助創科博覽。(資料圖片)

8.jpg
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了世界同類型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紀錄。當然成為一家大細「打卡」的對象。(資料圖片)

科技加速世界轉變,徐湛滔博士明言「創新才有未來」,並希望將科普精神推廣至年輕新一代。他連續兩年贊助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創科博覽,認為創科博覽「貼地」可以引起年輕人的興趣,啟發他們研究新科技,「會知道飛船如何製造,他有思維去想才吸引到他,幫到人…..對香港青少年非常好,好多青少年都好奇,好奇才發明到東西。」

不論香港還是內地年輕人,徐博士都感覺他們較上一代勤奮。他特別對香港年輕人有信心,除了因為懂得兩文三語,具國際化背景,最重要因為香港人獨有的幹勁,「你想想香港人行路都飛快的,好似跑步般。內地人未有那種意識,不用跑步。」

讚香港年輕人具幹勁 不感覺港人歧視新移民

5.jpg
中滔環保集團多次贊助維港煙花匯演,徐湛滔指因為南丫海難後無人敢贊助煙花匯演,社會上彌漫負面氣氛。他基於對香港的感情,希望透過贊助匯演為香港注入正能量,同時希望加入環保元素。

有內地來港新移民批評香港現在湧現排外情緒,徐湛滔博士不完全同意。他指自己70年代隻身來港,都曾於地盤做散工及幫人抹玻璃賺取生計,隨著香港人新生代教育水平提升感覺大家都更有平等意識,「 90年代賺到些錢。我駕駛架勞斯萊斯,他(有香港人)都視我為『表哥』、『表叔』。那時就是歧視 ,現時不再歧視」。


4.jpg
徐博士初來香港時曾做過不少基層工作,他指最重要是不怕吃虧,提醒年輕人勤奮是必要的致勝之道。

徐湛滔博士認為兩地要和諧融合離不開兩大原則,易地而處及入鄉隨俗,「我講鄉下話你都是聽懂九成,香港人講普通話,人家還是聽你九成,一樣道理。現在時代,你入鄉隨俗就無事。」

內地環保政策走對方向 問題需時改善

6.jpg

徐博士陪同玉林市委副書記、市長蘇海棠一行參觀集團辦公大樓。

兩地矛盾還包括沒有地域規限的污染問題,早前有污染物隨著氣流飄散到港引發爭議。徐湛滔博士說,香港70年代已著手處理環境、渠道等問題,相反內地在治污政策上起步遲,但目前已走對方向,需要時間顯現效果。「內地過去是先發展、後治理。現在是先治理辦好了,等你拿皮包來做生意,賣地。內地過去都先賣地再講道路,香港是先處理好地下水道、道路。內地目前都一樣了,先提早介入,做好水、電、三通一平,污染物全部集中,辦好一套才請你過來。」

他形容,目前中國環保法例是史上最嚴,只是中國幅員遼闊,即使在供給側改革下,廠商更換機器需時,必要經歷一個過程,同時政府需加強向社會講解污染的遺害,才可進一步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