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楓:讓年輕人飛 社會各界應承擔起責任
(《奮青樂與路》FB專頁圖片)
開學雖然比較忙,不過也抽空去看了一場非常特別的音樂劇,名叫《奮青樂與路》。這場音樂劇讓人留意的不是有甚麼鼎鼎大名的世界巨星,亦不是有甚麼高難度的特技演出。它最特別的,是每個參演的演員和大部份後台人員都很普通,因為這一場具專業水準音樂劇是由本地四間學校的學生(分別是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香港培正中學、佛教正覺中學及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共同製作,當中不乏基層、非華裔、和視障同學。這些學生本來對音樂劇不熟悉,有些更是不熟諳中文和廣東話,他們為了獻上一場高質素的音樂劇,花了半年時間日日練習,做到不亞於專業演員的水準。
年輕人的努力絕對是這場音樂劇成功的大部份,而令這個夢想能夠實現的大人也是功不可沒:例如是香港電影金像獎得主作曲人高世章、作詞人岑偉宗,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得獎編劇莊梅岩、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方俊杰,和一眾專業的舞蹈、聲樂、前後台人員。他們願意去訓練和給予機會這些學生,才能讓他們的夢想實現。對於這些專業的大人來說,可能自己落手落腳去做,找一些有豐富經驗的演員去做一場音樂劇,比起教導沒有經驗的學生來得更容易。但這一場「品格 X 藝術之旅」就是要透過讓學生去親身參與、體驗藝術,藉此培養紀律、團隊精神、自信和正向價值觀。這種讓學生直接參與音樂劇製作的機會,當中的得著比單單資助他們買音樂劇門票來得多。
幫助學生去成就夢想,正是這個計劃最難能可貴的地方。當社會的成年去責怪年輕人不敢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不願意去接受挑戰時,這可會是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好好建立他們面對挑戰的能力呢?這一場音樂劇最令我體會到的是,社會中有能力的人為這些學生製造了一個可以不斷挑戰、犯錯、跌倒、再起程的空間,讓不懂廣東話的學生可以努力去講,讓視障的同學可以勇敢的跳舞。不少人去理解社會責任時,可能只會簡單地當是捐錢、捐物資、做義工等等。當然這些物質上的援助都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高層次的是在自己有能力和熟悉的範疇內,給予青年和有需要人士一個機會,一個只能由大人製造出來的機會。
在音樂劇的場刊中,編劇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光叫年青人有夢,但沒有提供實踐的空間。」希望這個「品格 X 藝術之旅」計劃能夠繼續下去,讓年青人能夠做出一場又一場精彩的演出,讓更多人的生命得到轉化,同時鼓勵其他社會賢達和政府去製造更多機會去建立我們的新一代。社會沒有理由失去希望,只要有心人有負出作為香港一分子的責任,為不同的年輕夢想家爭取一個能夠多元發展的空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