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中國對朝政策(即將)發生變化?
上世紀90年代初朝核問題爆發以來,很多人都呼籲並預期中國的對朝政策發生變化。雖然要中國採取違背國家利益的對朝政策,實為一廂情願的想法,但人們仍不斷敦促中國放棄北韓。中國拒不依從,這激發北韓厚顏無恥地將挑釁升級,也促使美國對中國施壓,包括制裁中國,因為它未能改變北韓的惡劣行為,中國如今進退維谷。
因此毫不奇怪,鑑於這兩難困境,本月初北韓進行第六次核試後,中國學術精英提出新的建議,認為中國應該開始與美國就北韓問題進行應急對話。同樣不足為奇的是,這種建議遭到中國保守陣營學者的猛烈抨擊。爭論持續了一段時間。而全世界目睹了中國政治精英在對北韓政權不滿和鄙視的同時,繼續為北韓提供經濟和政治支持。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北韓核問題相關局勢出現了巨大變化。最重要的是,美國背離前任政府的戰略忍耐政策,轉而尋求通過高壓與接觸並用來改變現狀。無疑北韓是特朗普的頭號國家安全問題,而對於中國,這意味著既有推動解決問題的機會,也有解決無望事態升級情況下的挑戰。實際上,美國立場的變化並未改變中國的對朝政策。中國始終認為,北韓核危機的根源是美國未能向北韓提供安全保證。中國也一直堅持認為對話是唯一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中國支持將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作為懲罰措施,但即使聯合國的措施被認為不足,它也強烈反對美國單邊制裁的想法。
中國立場未定 關鍵在對朝利益
中國對北韓核問題的立場在同一光譜兩端擺動,這反映出中國對美朝關係的兩種憂慮,也暗示了中國真正重新考慮其對朝政策所必備的條件。一方面,中國肯定是擔心戰爭。如果北韓的挑釁導致朝鮮半島發生武裝衝突和混亂,中國在基於北韓穩定的根本利益就將受到威脅。雖然中國一直在為衝突局面製定應急計劃,但迫在眉睫的戰爭將改變中國對支持北韓政權的戰略利益權衡。對於北韓動盪,中國最擔心的是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統一的朝鮮半島會否削弱中國的勢力範圍。如果這種情況在所難免,中國的成本效益分析就會改弦更張。
在光譜的另一頭是中國對被排斥的擔心。雖然中國希望推動美朝直接對話,但在中國人看來,這樣的對話應該只涉及停止緊張局勢升級,和啟動有關朝鮮半島未來的多邊會談。中國外交部呼籲華盛頓與平壤直接接觸時,其潛台詞是,有關朝鮮半島未來的任何會談都應該有中國人在場。例如中國政府認為,正式終結北韓戰爭停戰協定,用一個和平條約取而代之,都必須有中國的參與和批准,因為中國是停戰協定的原始簽署國。
中國對美朝對抗及美朝和解的雙重擔心,足以解釋中國政府在北韓危機中的大部分行為。由於中國在北韓的根本國家利益沒有改變,這種行為將來也難有變化。美國威脅要對中國不改變其做法加以懲罰,這或許讓中國的政策出現表面變化,如在聯合國制裁方面,但不會阻止中國繼續支持北韓的生存。
中國對朝影響力大不如前
展望未來,中國呼籲恢復「六方會談」極不可能實現。這不僅僅是因為過往政策的失敗,也因為人們懷疑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以及這種有限的影響能否讓中國繼續在將來的外交努力中發揮核心作用。中國之前在命運多舛的「六方會談」中擁有核心地位,靠的是它對金正日政權有重要影響。這種影響力也許不足以阻止北韓發展核武器,但卻使中國有能力讓金正日敬重,並影響他的優先選擇。北韓現任領導人金正恩則完全不同,他公開反駁和批評中國的立場,清洗北韓內部的親中派,並實際上拒絕了中國要北韓尊重其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的要求。中國對北韓作用有限,削弱了它影響北韓核危機後果的能力。許多人越來越覺得,中國不僅不能影響北韓的決策,而且它由於繼續支持北韓而「破壞了遊戲規則」。這意味著中國正在失去對北韓危機施加決定性影響的能力。它引出的問題就是,毫無公正可言的中國是否應當是嘗試解決這場衝突的核心。
中國對朝政策的任何更改,都要求它從根本上改變對北韓的成本效益分析。北韓更多的挑釁不會讓中國改變政策,除非這些挑釁一定會導致戰爭,但由於人們的廣泛共識是軍事選擇不可接受,因此戰爭不太可能發生。不理解這一精要,世界就會繼續對中國的應對不足感到失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http://cn.chinausfocus.com/peace-security/20170928/2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