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寧:過時過節,slash族你準備好未?
近年興起slash族,中譯「斜槓青年」。他們是自由工作者,同時兼任不同工種,例如項目策劃、設計、翻譯,有特別技能如音樂、司儀、駕駛技術等,更能產生協同效應,有助多元化發展。
過時過節,又是見親戚的時候,面對三姑六婆的關懷,身為slash族,你又如何陳述你的工作?用上一輩的講法,slash族即自僱人士,三姑一聽到自僱,立即會想起女教琴男揸的士;那麼freelancer是更好的形容詞嗎?對不起,六婆唔識聽英文。這時,你的父母會露出無地自容的表情,三姑的兒子是見習律師、六婆的女兒是執業醫生,自己的子女只是廢青。
講多無謂,在上一輩眼中,slash族即是廢青。
沒有slash這稱呼的時代,不代表沒有slash族的存在。十多年前,我為了專心寫一本書以圓心願,於是曾有半年的slash生涯,為了應付生活開支,我在寫書的同時還當上翻譯、字幕製作、寫稿等等工作。我的父母既傳統又保守,他們眼中的高尚是穿高跟鞋與套裝遊走中環,不難想像他們的女兒穿毛毛拖鞋在房間不分日夜對著電腦打字打字再打字的反應。
電腦的視窗連結了更大的世界,鍵盤上搞打的不單是文字,也是願景,更充滿著夢想。
你敢對父母說出以上的話嗎?
這段期間我與家人的關係跌到低點,最可怕的是我在家工作,每天面對父母的時間特別長,口角已是家常便飯,冷嘲熱諷已超出語言,瀰漫在空氣中。
如今,結識的一群80尾/90後朋友當中,也有幾位是slash族,他們比我能幹,從事的職業範圍更廣。當中有一兩位與我有工作關係,有時也會跟他們談到父母,談到過時過節三姑六婆的嘴臉,甚至談到slash族如何做樓按如何理財等等。
父母叫我當文職。父母叫我當公務員。父母問我打算幾時去工作?父母問XYZ……這是slash族朋友常對我說的話,十幾年來父母的「關心」沒變,子女的想法卻有千千萬萬。當slash族的各有故事,也許是想取回人生自主權,或是沒興趣玩傳統遊戲和辦公室政治,甚至是想創一番事業,或是沉澱一段時間思索前路,或者他們有理想去改變現行模式。這千千萬萬個想法背後,都有一個共通點:不安於現狀也不甘心人生只是如此,於是他們選擇走出第一步。
當然,對父母說這些話,慳返啖氣好過。
父母並不真正關心我,他們只是關心那一位建構於其心中的理想女兒形象。當我沒有成為那形象時,砰,完了。
一位slash 90後女孩在社交平台這樣說。
讀到此段話,我非常心酸,痛心父母與子女的代溝從來沒改變。當slash 單打獨鬥已很累,絕對比一份普通文職累,父母不支持並不要緊,不潑冷水已非常感恩。除了回應一句「努力做出成績,全世界便會閉嘴」之外,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路是自己選的,如何面對外界反應,也是slash族的成長路。
新一年快來,各位slash族努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