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如何拆解資產主義下的既得利益鴻溝
今年4月1日起,房協轄下20條屋邨合共3.2萬個單位,將加租8%。(文匯報)
房協出租單位加租8%,少不免又有一群號稱為民請命的議員出來要求不要加。既得利益群體,永遠是政客最熱衷巴結的對象。因為這群人訴求最穩定,保既得利益就是他們的命脈,打這個訴求得到選票的機會很大。因此,房協3.2萬個單位加租8%,都不少人出來請命。回頭看看公屋輪候冊上30萬戶等待上樓的家庭,過去一年承受的私樓租金加幅超過1成,承受的租金金額更是房協租戶的十倍八倍,真是情何以堪。
房協租金加幅其實不多
曾經有一位議員說,租金應該佔家庭整體開支1成才屬合理,無論是公屋或私人物業租戶都應該如此。這句話說起來很諷刺。佔家庭開支1成?公屋租戶是可以做到1成以內的,但對私樓租客真是天方夜譚。在今天隨便一個1房1廳單位都索價上萬,難道要月入10萬的家庭才能租?香港家庭平均月入才25000元,除了公屋,去哪裡找月租2500元的單位?
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公營房屋或資助房屋租金,應該跟隨自由市場的租金,還是跟隨通脹,還是跟隨住戶收入呢?過去十年世界進入資產主義時代,樓價飛升,租金也跟着上漲,如果公屋租金是跟通脹或住戶收入,意味着公屋這個福利越來越坐大。現時同樣大小的單位,公屋和私樓的租金隨時差10倍,這個既得利益鴻溝越來越大,最少衍生兩個問題。第一是不利社會穩定,社會上有兩群人居住成本差太遠,樓價高漲的惡果,由社會上少部分人全部承受,另外一部分(有樓一族)承受利益,公屋居民則與之無關。長此以往,只是逼那承受惡果的少部分人訴諸暴力。另一個對社會長遠發展更為不利的問題,就是逼中間階層向下沉淪。對於夾心階層來說,上下兩批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向上爬未必人人有本事,面對向下的既得利益不斷坐大,會對相當一部分人產生磁吸效應。中間階層本來是改變社會的主要力量,當這群人更多地選擇向下流動,社會的長遠發展可想而知。
勿讓不同群體鴻溝無止境拉大
因此,房協兩年加租8%實在不多。雖然電視機前有一班政客在喊口號,但奇怪的是,記者採訪的租戶,主流意見竟然是「其實已經比出面平好多」。將心比己,居住是人人都有的需求,私樓租戶過去一年要多付三兩千,你付出一兩百就可以,相比已經充滿幸福感了。只要樓市不作大幅調整,即可肯定無論房協還是房委會都有上調租金的壓力。筆者認為真正的原因根本不是什麼改善工程開支增加及營運成本通脹,這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以房協轄下3.2萬個單位,平均每戶加租159元計算,每年只是為房協增加6100萬的收入,佔其上個財政年度總收入81億元不足1%,加租對其財政收入毫不重要。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而言,不能讓不同群體的鴻溝不斷拉大。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拆解這條既得利益鴻溝,需要從政者有強大的權力手腕和執行魄力,特區政府又有沒有能力呢?想必大家都心中有數。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