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霾澈:看完《無問西東》再看浸會學生,唯有一聲嘆息
(《無問西東》電影劇照)
就在筆者欣賞了電影《無問西東》、為百年來清華學子的赤子之心感動得熱淚盈眶之際,就看到了母校浸會大學有學生因反對普通話考試而圍堵校園、並以粗言穢語辱罵老師的新聞。強烈的對比,難免令人發出感慨:今天香港的大學生到底怎麼了?
《無問西東》是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而拍攝,2012年已經拍攝完畢,但由於政治原因,遲至今年才上映。在國內,禁片幾乎是佳作的代名詞,因此上映之後,叫好又叫座。電影的片名取自清華大學校歌中的一句歌詞:「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句話是說,人生在選擇時不要多問西東,遵從自己的真心就好了。電影通過四代人、四個故事,穿越了一個世紀,遙相呼應。
清華大學這所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之棟樑,那些偉大的名字交織在一起,便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近代史。通過電影,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一代又一代的有為青年,是如何在一個個崇高理想的感召下,為國家為民族奉獻青春,乃至犧牲生命。中國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終於擺脫了近代苦難深重的悲慘命運,取得了今天來之不易的成就。
大學傳授的不應只是技能
再看看浸會大學的這些搞事學生們,因為自己考試不及格無法畢業,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會推卸責任,賴學校的規章制度不合理。一群孔武有力的青年學生,為此咄咄逼人地質問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師,期間髒話連篇,簡直連最基本的人倫都不具備,筆者都羞於承認是他們的校友。事後涉事學生還不肯承認自己口出惡言,這樣的人即使能夠畢業,又能為社會作出什麼貢獻?不要給社會添麻煩就算不錯了。
筆者堅信,大學不應該只是一個職業培訓所,她的目的在於塑造靈魂,而非僅僅傳授技能。《無問西東》中的主人公們能夠迸發出巨大的精神力量,皆來源於此。電影中最令筆者感動的是以抗戰為背景的第二個故事,主人公沈光耀面對實力遠在自己之上的敵人,抱著必死的決心毅然奔赴戰場,這就是大學賦予他的靈魂。
《無問西東》本質上講的是大學精神的傳承,一代一代人在迷惘的青年時期,被點撥、被引導去叩問內心,做出適合自己的、真正想要去做的決定,不顧他人的態度,不顧世俗的評價。而這些人成長後,又用自己的方式,去給予下一代人同樣的精神滋養,把真正的大學精神,不斷傳承下去。
歷史因素致新一代欠缺家國情懷
回到文首的問題, 今天香港的大學生到底怎麼了?答案自然是言人人殊,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香港的大學,缺乏對靈魂的培養,缺乏對精神的傳承,更像是職業培訓所。其原因不難理解,如果社會精英有了靈魂,英國人管理起來肯定就沒那麼方便了,一具沒有靈魂的機器,使用起來才最得心應手。英國在這方面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大學生都成為了英國人管治香港的好幫手。
所以,在英國治下,香港的大學絕不會向學生灌輸家國情懷,也不會提倡學生要胸懷天下,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之類的高尚情操,更是要杜絕的。
這導致香港一直以來的大學生,為治國平天下而讀書的人屈指可數,為買樓和買車而讀書的人遍地皆是,今天尤其如此。大學生近年來成為社會運動的主力,他們口口聲聲要對抗強權,這是需要無比的勇氣的,他們敢嗎?他們實際上只敢聯手欺負一個手無寸鐵的老太太。香港人如果認為靠這樣的人也能爭取民主、也能謀求「港獨」,那只能說實在太傻太天真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