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Collard / 別讓諾獎淪為笑柄
2018-02-03
AAA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是由美國國會成立,負責監察中國人權狀況的獨立委員會。日前,該委員會的主席——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和共同主席——眾議員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宣佈,他們計劃支援2014年“雨傘運動”的領導者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角逐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
在當今時代,提名一個為全球和平做出突出貢獻的非本土人士,本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已故的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前,促進南非和平過渡到非種族主義的民主進程中,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但“雨傘運動”的組織者和曼德拉不一樣。他們並沒有為此付出太大的代價,他們的行為也具有破壞性。如果沒有2014年的動盪,或許香港現在已實現了特首普選。請問,這幾個人對和平的貢獻在哪裡呢?
我們並非對提名這幾個人背後的動機一無所知。筆者也不是想強調美國反華總是甚於中國反美。我們都知道,在美國,為了在選舉時獲得更多支持,許多參選人都會展現出“對抗中國”的姿態。這並不能如實反映特朗普總統或任何美國政要的立場(儘管有時候他似乎也可以持有這種立場)。“反華”已經成為美國選舉活動的一部分了,似乎採取冷戰思維總能取得更好的選舉效果,而到了應該務實合作的時候,人們自然會回歸理性態度。
魯比奧和史密斯都沒有過多和中國打交道的經歷,否則他們不會像這樣不懂分寸。筆者甚至懷疑,他們根本不關心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產生什麼影響。他們所關心和在意的,是如何吸引那些對中國一無所知或漠不關心的美國人。真實的美國社會非常保守和閉塞,許多美國政客都認為自己要做的僅僅是扛起愛國主義大旗,而不必真正和其他國家接觸。這種缺乏遠見的觀點在美國政壇非常流行。
諾貝爾獎應當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它不應淪為一國攻擊他國的工具,因為那樣無益於世界和平。在理想情況下,諾貝爾獎應當被授予像曼德拉那樣,為促進世界和平和相互理解做出突出貢獻而廣受國際認可的人士。
衷心希望“雨傘運動”的參與者能在心智成熟以後,汲取教訓,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一國兩制”框架內為香港特區和中國做出富有建設性和成效的貢獻。因這些人此前煽動暴力、致人受傷而後被寬大處理的種種行徑,就支持他們角逐如此重要的國際獎項,必將帶來無窮後患。
將世界目光匯集到香港不是一件壞事。在當前的全球經濟網路,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之下,大部分與香港有關的報導都是正面積極的。“一國兩制”的模式前所未有,如今的香港不斷探索,摸著石頭過河。在處理“佔領”運動時,香港既要維持社會穩定,又不能執法過嚴。任何對香港稍有瞭解的人都不難發現,這裡一直都是一個穩定而充滿活力的社會。
香港成功維持了這種平衡狀態,保證了司法的獨立,這才是它應該得到的客觀評價。國際社會對這幾名被依法懲處的社運人士的任何褒揚,都會將香港污蔑成專制政權,而事實上香港在回歸前不是,到現在也不是那樣的情況。
我的美國朋友們,請你們稍稍有些常識,以免自己貽笑大方。香港將繼續保持法治,而任何擾亂法治的行為都絕不應被包裝成對世界和平的貢獻。
注:作者Tim Collard是精通中國事務的前英國外交官。英文版原文刊登於《中國日報香港版》評論版面。(翻譯:李顯格)
(轉至中國日報獨家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