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寧:文史科裡的IG女神與毒男

2018-04-10
林奕寧
自由撰稿人
 
AAA

dse1.jpg

在討論沉悶的文史科前,先談談兩則無聊故事。

故事一:Anne來自普通家庭,在沒有太多技能下,她當上網紅,在社交媒體薄有名氣。她致力將自己打造成社交名媛,希望能爬上上流的階梯。某天,她獲邀出席富二代雲集的晚宴。城中富甲一方的中年男士也是Anne的IG粉絲,得悉Anne會出席該晚宴,驚喜萬分,透過中間人聯絡她,希望一睹女神風采。

在晚宴上,富豪遇上女神,幾乎認不出她。原因:女神的IG自拍照P圖P得太勁,真人與照片落差甚大。

在女兒六歲的時候,我跟她講了以上故事的簡化版。當時她經常在親友的手機上玩美圖秀秀,聽罷故事,她說最好不要再玩了。另外我補充道,不要完全相信網上資訊。

故事二:大時大節,毒男鼓起勇氣,參加大學的活動 - 能暗中偷看女神,夫復何求?就在這充滿節日氣氛的晚上,他來到位於酒店的活動會場,路上泊滿了波子與林寶堅尼,而他是坐巴士來的。會場有live band表演,女孩都盛妝出席,她們走過毒男身邊,當他透明,但他卻聞到女孩的淡香水味。他在會場上走著走著,尋找他的女神,突然他一轉身,原來女神站在他身後一個幽暗的角落。

這些機會,原來他值得擁有。可是,有無下文先?

女兒現在八歲,學校的孩子已經在談論男女關係。跟她分享以上故事,她覺得非常搞笑。為了引發她的想像力,我問她:女神在幽暗的角落做什麼?她說:可能是看手機;我說:也許在補妝!我們笑到肚痛,我繼續問她:男孩會上前跟女神說話嗎?誰知她斬釘截鐵地道:不會,因為女神根本不會喜歡他,他有自知之明!

讓我告訴大家吧,這兩則無聊故事分別取材自中西的文學與歷史(原型請見文末),原來文史科可以如此有趣?近年不時有消息指,報考或報讀文學與歷史的學生數目一直創新低,讓我們一同思考箇中原因。

現今社會太功利?未必!過去的社會何嘗不功利,而且生活條件更不比現在豐裕。我的學生時代,同學間談的是畢業後要養家養弟妹,文史科當時是被視為「不等開飯」的同學的玩意。

背誦式/機械式的學習不合時宜?是的,但不全是!絶大部份學科的基本都由背誦開始,數理化亦需要背誦各種程式或列表,醫學或法律系更要消化大量資料,即使是體藝音樂科也要堅持鍛鍊。

讓我大膽的假設,文史科不受學生歡迎,是因為學生未能與過去連結,從而感到事不關己!不能否定,文史科是關於過去的,近十幾年科技改變了日常生活,也改變了社會的經濟甚至是戰爭模式,以蠟燭照明、以書信溝通、騎馬坐船、沙場烽火的年代,除了個別情感細膩豐富的學生,大部分孩子實在未能感同身受;更不要說「可憐無定河邊骨」的催淚度或「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需要一輩子去領悟!面對文史科,稍有興趣的學生也許當看古裝劇穿越一下,沒有興趣的則去玩手機。未講到如何鑑古知今,瞓咗啦。

那麼,作為老師甚至家長,可以做什麼呢?時代不斷在變,然而人類的需求與情感沒太大改變,古人何嘗沒有親情友情、世俗追求、男歡女愛?回歸基本從人性出發,將文史科重新與生活連結也許讓同學有探索和細味的空間。讓我更大膽的假設,如果課堂上有五分鐘能輕鬆討論上文兩個貌似網絡潮文的故事,哪怕只是五分鐘讓同學暫時別睡著,哪怕40名同學中終能有一位對科目產生興趣,已算是成功。也許傳統的老師不認同「惡搞」正統學科的態度,但我更傾向先給予同學入門的鎖匙,總要先登堂才能入室,方能以興趣主導往他們的文史世界進發。

本人為了搜集更多惡搞材料,這幾年新書舊書都在讀,少年時讀過的書如今再讀,得著感受甚多。用一句很老土的話去總結這篇走偏鋒的文章:人文學科豐富了我們的靈魂,讓我們欣賞世間的善或惡,在人生方圓之間活出生命。

最後,將兩個被惡搞的故事和作品還原。

故事一是英國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亨利八世與其第四任妻子Anne of Cleves的故事。亨利見過Anne的畫像後選她為妻,然而當Anne由德國飄洋過海抵達英國時,亨利見到其真人有感被畫師瞞騙,因而取消婚約。

故事二來自宋詞《青玉案·元夕》,作者是辛棄疾。不論你考的中文科是會考還是DSE,都一定讀過!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取消校內初小考試並非切合本港所有小學的定位,更不能聚焦地減輕學生壓力。與其由楊潤雄一聲令下,不如容許校方自行選擇,決定是否需要校內試及考試模式。

    林添生  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