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香港的國家安全漏洞

2018-04-16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wang1.jpg

首次「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討會日前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特首林鄭月娥、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等悉數出席。林鄭月娥和王志民先後在會上致辭,林鄭月娥指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基石,每一個熱愛香港的人都應該更好掌握國家安全概念,向衝擊國家主權的行為說不。王志民則指國家安全就像空氣和水一樣與港人息息相關,港人有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顯然,這次高規格舉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研討會,目的是要向香港社會宣揚國家安全的重要,強調維護國家安全,也是維護香港福祉,維護「一國兩制」。

維護國家不能只靠研討,關鍵是要有法律執行機制,各界最關注的自然是基本法23條的立法問題。林鄭月娥坦言為23條立法比實現普選特首更難,又指不明白為何社會上很多人,包括傳媒都視23條立法為洪水猛獸,而現時主要為立法創造有利條件。但什麼才是有利條件?是指特首的高民望、經濟表現、政治的可行性,還是其他呢?

應乘經濟環境良好啟動立法

如果有利條件是指特首及特區政府民望處於高位,這樣立法應是愈早愈好。因為一般而言所有政府往往在就任時民望會處於蜜月期,之後很大機會拾級而下。如果有利條件是指政府民望,現在特區政府應該趁著民望仍處高位時啟動立法。

如果說有利條件是指經濟暢旺。現在香港失業率已屬全民就業,經濟保持增長,政府庫房水浸年年派糖,最大煩惱的是如何派錢。這樣良好的經濟環境難道還不算有利條件?如果將來經濟轉差,豈不令立法更加困難?

如果說有利條件是要在政治上的可行性,基本法23條立法屬於政府法案,只須獲得出席會議的全體議員過半數票即可通過,不用分組點票,只要建制派支持,法案通過不難,似乎也不存在政治可行性問題。這樣餘下的考慮,就是市民對於23條立法的疑慮,一些市民和傳媒擔心立法可能會損害其言論及新聞自由,所以一日不釋除市民疑慮,推動立法只會事倍功半。

這個考慮不是沒有道理,但要釋除市民對立法疑慮,為立法創造條件,做法不是消極的等待,靜待市民明白到立法的重要,而是盡快啟動立法工作,就立法進行廣泛諮詢,推廣和宣傳,聽取市民的意見,以事實釋除市民疑慮。有人曾建議為減輕反彈,應將23條斬件立法,這是削足適履的做法,也是此地無銀。既然市民反對立法源於疑慮,理應主動做好釋疑工作,在立法上回應市民意見,取巧地先易後難,只完成無爭議的條文立法,將有爭議的押後處理,這樣的立法又有何意義?

港府對於立法的態度

為23條立法創造有利條件,前提就是必須啟動立法,否則一切宣傳、釋疑、解惑的工作都無從做起。這顯然不是市民的責任,而是政府的責任。從政治時機上考慮,2019年是區議會選舉、2020是立法會選舉,在這兩場大選前後,都不宜進行23條立法工作,以免因選舉炒作影響立法,這樣餘下的時間就只有2018年,時間已經不多。

其實,特區政府現時對於立法的消極態度,主要是擔心引起泛民的反彈以及市民的不滿,影響施政。但不能否認的是,什麼時候啟動立法,泛民都會反對,一些人依然會否定,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從怕爭議的角度看,這樣二十三立法永遠沒有最好時機。但既然特區政府都認同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不能任由香港長期在國安上存有漏洞,現在的首要工作就不是等待立法的有利條件,而是為立法創造條件,通過啟動立法,釋除市民疑慮,凝聚共識,爭取市民支持,履行香港對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否則,港府不做,中央直接主導23條立法,屆時所造成的震盪只會更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立法會19日早恢復對基本法23條草案(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的二讀辯論,全體委員會6時30分許通過修正案,並在近7時三讀投票,全體一致通過。 二讀三讀前後大約耗時10

    紀碩鳴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