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內地革新媒體監管制度 香港料將擔當更大角色

2018-04-18
 
AAA

在今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本地電影業代表表現較為沉寂。不過,內地政府近日宣布改革媒體監管架構,預料可為香港製片商及發行商帶來龐大機遇。 

1522982479805_18-4-2h1-1_484156.jpg
《唐人街探案2》今年春季大收旺場,有助內地創下史上票房新高。
 
《唐人街探案2》今年春季大收旺場,有助內地創下史上票房新高。
第22屆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於3月舉行。影視展歷史悠久,早已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娛樂貿易平台,今年的繁忙程度更是歷來數一數二。不過,雖然現場氣氛熾熱,但仍無法掩飾一個事實:本地電影業正處於充滿變數的重整期。
 
以往,大部分香港電影公司都會在展場最前方設立大型攤位吸引商家,今年的作風卻低調得多,不過仍不乏大型製作。
 
例如,星王朝今年推出兩齣由甄子丹主演的動作電影《大師兄》及《肥龍過江》。天下一電影則宣傳由古天樂主演、成本達5,600萬美元的外星人侵略電影《明日戰記》。寰宇影片也積極為《掃毒2》物色買家。該電影是2013年賣座警匪片《掃毒》的續集,同樣由古天樂領銜主演。
 
雖然這些作品都各有賣點,但買家似乎興趣缺缺。不少人都表示已充分瞭解這些作品,又指過去數年,香港的「必買」電影數目大幅減少。
 
香港電影業表現欠佳,內地票房的表現或許是主因之一。去年夏天,內地票房強勢反彈,無論觀眾人數或票房收入都屢創佳績,很多香港製片商幾乎都把視線完全轉移到內地觀眾身上。從潛在回報來看,這也是無可厚非。
 
以剛過去的春節檔期為例,3齣電影取得尤其驕人的成績。博納影業的軍事動作片《紅海行動》票房收入達5.7億美元,萬達影視的動作喜劇《唐人街探案2》則錄得5.4億美元,安樂影片的奇幻冒險電影《捉妖記2》則為3.6億美元。在這3齣賣座電影帶動下,今年2月中國票房總收入達15.7億美元,打破全球單月票房紀錄。事實上,在2018年首兩個月,中國票房總收入約23.7億美元,按年上升39%。
 
上述3齣電影中,《紅海行動》及《捉妖記2》均為中港合拍電影。不過,雖然香港導演及製片商在製作過程中擔當重要角色,但兩齣電影均專攻內地市場。
 
香港巴福斯影業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謝志強分享很多業內人士的看法:「整個業界都根據內地市場的口味選購電影。內地公司大多製作喜劇及愛情劇,並以國內觀眾為重點對象,一般較難售到其他市場。」
 
內地近年上映多齣以軍事為題材的動作猛片,掀起一股狂熱。除了《紅海行動》外,去年夏天上映的《戰狼2》票房收入高達8.6億美元,成為中國史上最賣座電影。不過,這些電影大多蘊含濃厚愛國主義,未必符合國際市場口味。
 
另一方面,內地一向嚴格限制進口電影,但近期多齣非荷李活海外電影均取得不俗成績。其中,印度賣座電影《打死不離3父女》(Dangal)及《打死不離歌星夢》(Secret Superstar)分別錄得1.93億美元及1.18億美元票房收入。泰國電影《出貓特攻隊》(Bad Genius)表現也相當理想,票房達4,100萬美元。一些歐洲電影也頗受內地市場歡迎。例如去年,西班牙懸疑片《死無對證》(Invisible Guest)票房便達2,600萬美元。
 
1522983197833_18-4-2h1-2_484156.jpg
中港合拍電影《紅海行動》。
 
 
1522983396815_18-4-2h1-3_484156.jpg
奇幻電影《捉妖記2》大受內地觀眾歡迎。
 
然而,雖然上述電影叫好叫座,但整體而言,非英語電影(或外語電影)正處於艱難時期。近年,網飛(Netflix)、亞馬遜(Amazon)等全球串流平台越來越受歡迎,打擊傳統發行模式,令情況雪上加霜。
 
香港功夫電影向來在國際市場有價有市,但今年也較難獲商家垂青,主要因為世界各地的電影發行商數目減少,而數碼平台也尚未足以彌補DVD影碟銷量下滑帶來的損失。謝志強承認,這個問題為業界帶來極大影響:「香港公司不再像10年前那樣,可以依靠國際銷售。他們實在需要開拓新的收入來源。」
 
今屆影視展充分反映內地市場興旺及非英語電影發行商衰落造成的影響。以香港為總部的發行工作室已通知客戶,將會把銷售團隊遷到台灣,以提升營運效益。此外,一些香港公司最近也縮減國際發行方面的人手。
 
與此同時,位於北京的國際發行公司數目卻節節上升,當中包括業界新成員赤角公司,老牌公司華誼兄弟成立的新發行部門,以及近年清盤後突然捲土重來的著名公司Fortissimo Films。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相信,香港在國際電影發行方面仍擔當一定角色。有看法認為,由於電影發行困難重重,香港公司堅毅不屈的精神便成了重要資產,讓他們在這行業穩佔一席。相比之下,很多內地公司往往會因為國際發行成本較服務內地市場高、收入又較低,便匆匆打退堂鼓。
 
發行工作室創辦人陳永雄談到從事內地電影的國際發行業務將要面對的挑戰:「內地製片商對國際市場仍不太熟悉。如果他們只打算售給網上平台的話,便可自行處理。不過,若要安排戲院放映,便要在不同地區落實檔期,協調上困難得多。」
 
內地電視劇成主流
 
內地電影在國際舞台的表現可能較為遜色,但從今屆影視展來看,國內電視劇已成功在海外市場站穩陣腳。網飛、亞馬遜、Dramafever及Rakuten Viki等國際及地區串流平台一方面改變了電影業的生態,同時也積極洽購內地電視劇,為觀眾提供韓劇以外的選擇。
 
內地電視業近年進行變革,也是國內劇集成功進軍海外的重要一環。以往的內地劇集往往是宣揚愛國主義的長篇歷史劇,集數甚至超過90集,無論內容或長度而言都難以剪輯供海外市場播放。時至今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新一代中國串流平台都勇於嘗試不同類型,同時也願意投資拍攝預算較高而集數較少的劇集。
 
愛奇藝國際銷售總監曹書翰認為,中國劇集越來越受各地市場歡迎,實際上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他談到過去數十年亞洲國家在文化方面的成功例子:「早於90年代,日本經濟向好,該國的流行文化也掀起熱潮。到了千禧年代初,韓國經濟蓬勃發展,期間韓國流行文化的風頭也是一時無兩。中國流行文化的時代或許已經到來。隨著中國經濟暢旺,娛樂事業說不定也能打開新的篇章。」
1522984850333_18-4-2h1-4_484156.jpg
《戰狼2》是內地歷來最賣座電影。
 
1522984987488_18-4-2h1-5_484156.jpg
內地網劇《河神》商機豐厚。
 
最近,網飛購入愛奇藝旗下網劇《河神》及《無證之罪》,以及優酷的《白夜追兇》,可說是內地劇集暢銷的一大例證。此外,美國華納兄弟(Warner Bros)旗下平台Dramafever、韓國的CJ E&M、馬來西亞的Astro、新加坡的星和(Starhub)及香港的電視廣播(TVB)均有向愛奇藝購買劇集。
 
和其他外語劇集及電影一樣,華語劇集最終開拓的市場或許會較電影多。由於這兩個範疇有著明顯的經濟現實差異,很多電影公司必須經過徹底重整,才有望把握新興機遇。
 
紀錄片成展覽新焦點
 
香港貿發局是香港國際影視展的主辦機構,過去數年一直致力拓展影視展的作品及服務種類,逐步涵蓋電影、電視、動畫、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及視覺效果等範疇,今年更把紀錄片納入其中。
 
今屆,超過200家參展商提供紀錄片給商家選購,可見貿發局的計劃相當成功。展覽期間又舉行了一個題為「紀錄片的國際發行及營銷」的研討會,由內地及美國的業內名人分享意見。網飛和亞馬遜現時均在串流平台提供大量紀錄片,令後者與電視劇集及動畫一樣,成功網羅一批新觀眾。
 
研討會談到北美地區一個現象,就是一些紀錄片會先在戲院放映,目的並非賺取票房收入,而是為日後把節目售予串流平台及電視台鋪路。紐約Submarine Entertainment聯席總裁Daniel Braun正是這個策略的支持者。該公司先前安排美國戲院放映有關全球暖化的得獎紀錄片《逐冰之旅》(Chasing Ice)。
 
Daniel Braun談到這個策略背後的理念:「戲院放映能令影片的感知價值上升,也令所有附帶版權更有價值。即使虧了本,影片也會更值錢。」
 
很多業內行政人員都同意Daniel Braun的看法,認為這個策略是在北美及其他國際市場分銷外語片的典範。事實上,部分業者甚至認為,對個別電影而言,戲院放映現在主要是營銷策略,而非直接收入來源。
 
內地法規修訂
 
今屆影視展,除了討論國際市場的新趨勢外,很多話題都離不開內地市場。其中最令人議論紛紛的,是3月5日至20日全國人大會議舉行期間宣布對國內影視監管架構所作的重大改革。
 
在影視展開幕前僅數天,內地宣布取消多年來監管國內影視產業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其部分職能由國務院直接管轄的新機關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負責。
 
影視展臨近閉幕時,內地又宣布另一項改革措施,令場內討論更加熾熱。中國決定成立一個直接向中共中央宣傳部匯報的新機關,監管一切與電影、書籍、報章及雜誌有關的事宜。新部門的管理範圍涵蓋所有與電影製作、發行、展覽及審查有關的活動,包括國際合拍電影及海外電影進口。
 
從表面來看,這些改革有助簡化監管程序,不過同時也大大收緊內地政府對影視和媒體行業的管制。此外,新的監管措施如何落實也有待觀察。
 
事實上,內地加強管制對香港影視公司而言說不定是個喜訊。香港和內地訂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讓港商進入內地市場時可享優惠待遇。很多業者也認為,港商可成海外電影公司的指路明燈,協助他們應對內地影視事業的新規範。因此,來年影視展,香港企業的地位料將更為吃重。
1522986194445_18-4-2h1-6_484156.jpg
 今屆影視展雲集全球各地的影視業者,但內地市場卻是他們的主要焦點。
 
香港貿發局香港國際影視展2018已於3月19至22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合共吸引來自37個國家及地區的850家公司參展,超過8,700名買家入場參觀,較上一屆增加9%。
 
特約記者 Liz Shackleton 香港報道
hktdc_research_tc.jpg
延伸閱讀
  • 香港貿發局維持今年出口增長預測5%,雖然通關因素令未來上調預測的機會較之前增加,但亦不能忽視外圍的下行因素,包括美國聯儲局的息口走勢,會否因應近期銀行業危機而放慢

    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