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正察:增進健康識能 管理自我健康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鄧尚豪、助理研究員吳加莉、研究員田詩蓓博士
未來醫療趨勢 自我健康管理
醫管局一連兩日的週年研討大會圓滿舉行。筆者有幸參與了是次盛會,見識到香港、內地和海外的醫療界學者及專家分享專業意見,以及探討未來醫療趨勢。其中,筆者特別注意到未來醫療服務的發展,將促進病人管理自己的健康,甚至是參與醫護決定。例如醫管局正在研發一個綜合手機Apps,將來病人或可觀看復康教學影片,查閱自己的病歷及監察自己的健康數據 。
不過,在管理自我健康之前,我們具備了足夠的健康知識了嗎?
「健康識能」有待加強
其實,我們對健康相關議題的認識 (或簡稱為「健康識能」) 有待加強。例如,屈臣氏集團在2017年進行了一項有關全球健康的調查,訪問了歐洲及亞洲共11 個地區的顧客,並制定了一個健康指數,以反映受訪者的「自我評估健康狀況」和「健康意識」。結果顯示 (見圖一) ,香港在這方面落後於其他地區,比起鄰近地區如馬來西亞、泰國、台灣等低。由此觀之,我們在健康方面的知識實在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資料來源:屈臣氏集團 2017
註:「全球健康指數」是根據兩個主要問題的訪問結果制定,包括「是否自覺健康」和「認為自己對健康相關議題有足夠認識」。
重視病人自強
為增進病人對健康的知識及協助他們管理自我健康,除了以上提及的手機Apps 外,現時醫管局亦推出不少計劃。舉例而言,醫管局與社區非牟利機構合作,於各聯網推行「病人自強計劃」,讓慢性疾病患者學習調整生活習慣等方法,控制病情。根據立法會資料,截至 2015 年3月,已有逾8萬名病人參與了該計劃。
有關當局重視「病人自強」的理念,符合未來醫療趨勢。事實上,世界衞生組織倡議未來的醫療服務應強調「以人為本」,即根據每個病人的醫療需要,提供「度身訂造」的醫療服務。因此,在「以人為本」的醫療體系中,病人的參與是重要元素。為了應對未來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減低慢性疾病的傷害,及配合「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政府需要推行更多的健康教育,以增進市民大眾的「健康識能」,讓我們有足夠的知識及能力,管理自己的健康,以減輕對醫療系統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