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正察:香港電影與串流平台(下)

2020-09-28
政策‧正察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研究院
 
AAA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蘇曉明、實習研究員林玥彤 

上文提到,串流平台崛起,娛樂科技發達,政府需要因應時代進步而修改電影政策(例如擴大電影資助範圍),還要意識到現在不再是傳統大電影主導的年代,電影的製作、發行及觀看模式已不同以往。

MOVIE1.jpg

其他國家日益創新 

放眼世界,很多國家早就開始思考如何創新本地電影業,例如發展網絡大電影製作。以印度爲例,它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OTT市場,調查顯示在2020至2024年間,印度的市場會以每年18.1%的高增長率增長,比全球增長率還高7%。即使印度電影的本土票房號召力夠强大,也無阻業界進行科技突破,跨行業和跨平台之間的合作尤爲豐富。在電影製作與發行方面,多個串流平台極力開拓地方市場,構思版權架構和打造各種新穎的觀影方式。而在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和獅門娛樂公司等傳統媒體企業也在今年從自家平台中獲得佔總收入20%的盈利,無可否認,串流科技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新冠病毒的肆虐導致戲院全球性關閉,不少電影轉戰網上實屬無奈之舉,慶幸的是,一些作品也因此為戲院和Video on Demand同步公映的模式創下了先河,四月上映的《魔髮精靈:唱遊大世界》便是其中之一,它在網上公映三星期後收得近一億美元,一度成爲美國串流電影冠軍。雖然這種形式暫時在香港或其他國家還未盛行,但並不代表將來沒有發展潛力。

觀影習慣改變  不去戲院也能欣賞電影

對年輕的一代來說,娛樂資訊觸手可及,電影隨時都可以欣賞。政府一直希望培養年輕人去戲院看電影的習慣,從而提升他們鑒賞電影藝術的能力,不但在電影節為學生提供優惠,而且曾將不同場所改造成臨時電影院。但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95後)都是受益於互聯網普及的一代,隨手在打開一個應用程式,就有琳瑯滿目的影視作品任君選擇,去電影院未必是首選。當然,這並非壞事,只是習慣和觀念不同罷了,大銀幕給人的震撼感是普通電子屏幕無法比擬的,所以電影院很難被網絡平台取代,電影文化也不會消失。若是能夠豐富電影網絡供給和内容(無論是網絡原創還是傳統商業片),滿足觀衆在家觀影的需求,相信能夠更有效地培養觀衆對電影的欣賞。

2112.jpg

創意產業日新月異,電影應該嘗試以新的模式運行,從而尋找新的商機,傳統電影界無須視OTT市場為敵,相反,與其合作更具創新性,這樣藝術與科技才能在新時代下共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