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新馬首腦會晤對粵港的啟示
馬來西亞大選“變天”,除了成為該國政治發展史上一個分水嶺,近來也在香港社會引發熱議。不少泛民人士聲言連馬國也出現政黨輪替,港人追求普選的目標終有一日也能達到。但依我看,選舉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互動,恐怕更值得香港深思。
在馬哈迪當選馬來西亞首相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隨即旋風式訪問吉隆坡。在約40分鐘的會面中,雙方都表示希望兩國繼續保持友好關係,並為兩國人民的利益持續合作。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家首腦親自“上陣”進行外交活動,在國際舞台上日益普遍。這種外交形式的最大優點,是有利於領導人之間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以便日後對重大問題迅速直接做出決定。不消說,此次新馬首腦會晤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這次禮貌性的拜訪活動中,李顯龍和馬哈迪無疑很難立即討論到具體的合作課題。但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大家可以借此加強私人友誼,確保日後保持良好互動。畢竟兩國在地理上隔水相望,維持穩定的雙邊關係符合雙方利益。
香港和廣東省的關係與新馬兩國相似,也是一衣帶水、唇齒相依的地緣、史緣和親緣關係。可令人驚訝的是,兩地政府高層官員在過去20年幾乎沒有任何私交,更不用說雙方最高領導人上任後,對方就會立即前往當地祝賀。
當然,這與粵港政府的角色不同有關。香港是特別行政區,擁有諸多高度自治權,就憲制地位和管治權力而言要高於廣東省。一旦涉及粵港之間的合作,往往要中央出面協調,以致兩地官員一直“相敬如賓”。
不過,從回歸至今粵港的磨合實踐來看,粵港政府官員處於純粹官方接觸的關係,對兩地合作也帶來不少障礙。這一邊廂,香港不少官員因為“居高臨下”的心態,對粵港合作往往不太積極主動,甚至出現“粵港融合會導致香港大陸化”等論調。
不難想像,若香港特首在中共廣東省委書記上任後,第一時間前赴廣州拜訪,一定會在香港社會被批評“媚內”“矮化香港”雲雲。
另一邊廂,北京當局在回歸後對香港幾乎有求必應,令部分廣東高官對香港頗有意見。近年來中央加大懷柔力度,但換來的卻是港人“不識好歹”,更加深一些人對香港的不滿。
近年我與一些大陸官員交流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舉了同一個例子。有廣東高官在與香港特首見面後,隨即向手下說:“香港叫我們讓步的,我們要加快去做!”
在某個程度上來說,粵港的不對稱政府間關係,以及兩地官員保持一定距離,的確令香港得以保持其“一國兩制”的獨特角色和優勢。但隨著香港與廣東在經濟和民生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大,兩地官員若是有意無意地不“與鄰為善”,恐怕會衍生出越來越多的問題。
比方說,數年前港府以水貨客嚴重影響港人日常生活為由,要求中央減少赴港的大陸游客人數。後來深圳官員遵從北京指示,但同時對水貨客“只眼開只眼閉”,結果水貨客問題一度懸而未決。
又如在靠近深圳的香港邊界,有不少地方被用來處理垃圾,近年一些垃圾場發生大火,搞得深圳烏煙瘴氣。豈料港府官員只輕輕回應一句“抱歉”,被深圳居民斥為“大香港主義”。
放眼全球,許多國家之間都存在不少爭端,只有雙方一起秉持“與鄰為善”的方針,才能營造出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區域環境。香港與廣東都是開放城市,在這方面兩地官員更需要有大局意識,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本位思想。
尤其是近年粵港兩地互動和合作日益加快,今年除了即將通車的港珠澳大橋,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也將出台,成為粵港新一輪合作的開端。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發展與鄰居的關係,妥善處理矛盾分歧,粵港政府官員都應從新馬首腦這場會晤中獲得啟示。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