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到處都是「特朗普」?

2018-06-04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TRUMP1.jpg

新上任的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本周一宣布震撼新馬的決定——終止已經簽署合約的新隆高鐵計劃,隔天一早,友人發給我一條短信點評曰:“東南亞也出了一個特朗普”。

馬哈迪寧可違約,也要腰斬與新加坡有約的新隆高鐵計劃,對該國選民而言,這是新首相履行重新檢討有關項目的選舉承諾,但對於簽訂了協議的外方而言,卻也要承受牽連與損失。受馬國政黨輪替影響的當然不止新隆高鐵,馬哈迪稱,他也將與中國政府重新談判多項馬中兩國的“不平等合約”。

可嘆的是,國家領導人公然撕毀協議,現在已不是特別新鮮的事了。馬哈迪的做法與一上台即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最近又退出伊核協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風格就有幾分“神似”。無怪乎有網民批評,作為普世價值的“契約精神”,在這些領導人的實踐中,成了“棄約精神”。

除了“棄約”,國際政要也日益無懼於語出驚人,說辭“變化多端”。這方面特朗普依然是個集大成者,不論是涉及中美貿易戰或是特金會的話題,特朗普都將語言的操控藝術運用得爐火純青。4月份在中美貿易戰硝煙剛泛起時,美國與亞洲股市每天隨特朗普的發言起落;5月份,備受關注的“特金會”從確定到告吹又重見天日,在世人面前上演了一場“死死生生”的奇幻歷程。國家元首將兵不厭詐與“變臉”的施壓技巧,將國內選舉中對付政治對手的計謀狡詐,在國際舞台上透過媒體施展,讓人看得瞠目結舌。

幾天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有關為南中國海主權“宣戰”的說法,也讓各界嚇了一跳。之後雖有中文媒體跟進報道稱,媒體沒有準確報道菲外長的講話,杜特爾特並沒有點名中國,但是查閱《菲律賓星報》的原文,菲外長確實引述杜特爾特用到“開戰”這個國家元首一般會避開的刺激性字眼。領導人“直言不諱”的風格如今都不足為奇,特朗普就不止一次地公開誇耀美國的核按鈕。

國家領導人的“逆行”現象自2016年特朗普當選即引起關注,有學者將之評論為國家領袖的“擬制度化”現象,具體表現為備受矚目的國際領袖一心繞開現有建制,無避諱地尋求權力,並且以權力而非制度來處理國家所面對的危機,在過程中繼續破壞制度以及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在特朗普以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是例子。

在民主化國家裡,由於民主選舉制度的實行,民選領導人採取這樣的做法,因有民意背書而具備法理上的合法性。與此同時,民選領導人也不惜挑戰制度或合約來主導輿論,推進本身的議程,繼續將民意裹挾到決策的過程中。從正面意義而言,一國的內政與外交,尤其是後者,不再像過去一樣大體屬於高層領導間秘而不宣的交易,而是成了公開的要價索價,從提升民眾知情權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進步,但也大大加劇了對外關係的不確定性。

反諷的是,人們一貫相信,高度民主化的國家因其選舉制度與政黨輪替的現實,意味著內部的制衡力量更多更強;一國的民主化程度越高,政治決策越穩定,如今這些觀念正被顛覆。相反的,非民主國家倒是顯得相對穩定,其缺點在於必要的改革不足,內部政治更趨一元化,呈現另一種“逆行”。

這兩個極端在國際舞台上碰撞,會呈現什麼結果,難以預料,只能說明在大眾民主的時代,更多國家領導人受到普遍民意與短期利益牽扯,“胸懷世界”的理想越來越沒有市場;在尋求理想政治制度的問題上,人類再次進入一個困惑時期。不得不承認,到目前為止,特朗普式的以本國民意為圭臬,輕視對外協議,不按理出牌的手段,對當事人似乎得多於失。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特朗普”恐怕會越來越多,各國只好自求多福,迎接這個顛覆的新時代。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美國國債觸頂是近在眼前的事,一旦預算受阻,進入政府停擺倒數,美國財政部將採取一系列緊急措施,避免破產。在所有政府部門都需要緊急撥款才能維持運作的時候,介入台海戰爭的錢從哪裏出,擠佔哪個政府部門的份額,就成了問題。美國如介入台海戰爭,頭號超級大國將轟然倒塌。

    區漢宗  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