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新加坡啓示錄
我一直關注新加坡,從李光耀到李顯龍,再到李顯龍和李顯揚兄弟為第三代接班發生的問題。新加坡從政治制度到經濟發展,再到宗教融合及社會情態,諸多方面為世界帶來了不一樣的觀瞻。
我和新加坡有著某種緣分:曾給新加坡《聯合早報》寫過一些評論文章,當年在中國香港出版的兩本傳記亦在新加坡出售。
因想進一步探尋李光耀築基的這座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在2024年的一月份,我來到新加坡逗留了六天,馬不停蹄四處觀察探訪,追尋李光耀的遺產和新加坡的未來。
從北京首都機場出發,到新加坡樟宜機場落地,若將兩個機場加以比較,最突出的印象是:樟宜機場各色人種熙熙攘攘人來人往,首都機場的國際出港人員稀稀落落少見了以前的國際面孔。
在新加坡,我先去參觀了國立博物館,新加坡幾乎沒有古代史,陳列的一些破瓷爛瓦泛善可陳。博物館主要呈現了三大塊:英國統治時期,日本佔領時期,李光耀建國時期。
博物館裡,有李光耀的紙板站立像,也有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踢出來時李光耀的流淚視頻和現場講演。
新加坡街道上,幾乎看不到李光耀的存在,只在國家博物館外的一堵圍牆上看到了李光耀不大的一幅半身畫像和一句獨立演講時的語錄。
表面上看,新加坡人似乎不崇拜李光耀,甚至有當地人對我講不欣賞他,但此人同時也承認,李光耀對新加坡走向繁榮昌盛功不可沒。
在書店和圖書館,我先後翻閱了李光耀自寫和別人採寫他的五本書。他的傳記我以前在北京讀過,但這裡出版的內容更詳實全面。
1990年,李光耀主動辭去當了31年的總理,但並未把權力完全交出,而是留任內閣資政直至2011年5月,由於2011年5月7日新加坡大選時,由李光耀創建的人民行動黨得票率一下子跌至新加坡建國以來的最低----60%左右。
這無疑對李光耀刺激極大,他內心肯定有煎熬。2011年5月14日,資政李光耀和總理吳作棟發表聯合聲明,雙雙宣佈從內閣退休。
他們的聲明說:「在具有分水嶺意義的選舉後,我們決定離開內閣,讓更年輕的內閣成員團隊聯繫並接觸年輕一代,塑造新加坡的未來。」
新上任的「更年輕的內閣成員」是李光耀的長子李顯龍,他出任了新加坡的第三任總理。當然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認為第二任總理吳作棟不過是他們父子的過渡。
李光耀沈默著,希望讓事實說話。
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和採訪錄里,提到長子李顯龍都是溢於言表的驕傲。李光耀回憶:自劍橋求學時代開始,顯龍已決定參與建設新加坡。李顯龍大學在劍橋專攻數學,成績特別優異,不僅獲得榮譽學位,而且比第二名多50%的 A ,創劍橋大學數學第一名和第二名成績差距最大的記錄。
李顯龍的導師曾輓留他留在劍橋鑽研數學,他1972年寫給導師一封信,說明為何不想成為數學家的原因,「我留在新加坡是絕對必要的。這不單因我的特別身分,如果人才外流將嚴重打擊新加坡的士氣,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屬於新加坡……數學家能做的事實在有限。」
2010年10月李光耀摯愛一生的夫人柯玉芝辭世;2011年5月新加坡大選意外出現逆高的「反水」,這兩件事恐讓李光耀心力衰竭,2012年89歲的李光耀因中風住進醫院。垂垂老矣的李光耀,當時心裡湧上了怎樣的酸甜苦辣?想想亦可得知。
十九世紀的中國曾經有三大遷徙: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下南洋主要發生於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李光耀的曾祖父1862年隨波逐流「下南洋」來到了新加坡。其祖上是客家人,客家人可謂最地道的漢人,在歷史長河的戰亂中,從中原遷至邊陲南方,幾乎是沒被少數民族混血的純漢族。
1923年出生的李光耀自小聰穎,一直接受英式教育,12歲考入頂尖的英校萊佛士書院,日軍戰敗後獲大英女王獎學金赴英留學,1949年在劍橋大學獲得「雙重第一榮譽學位」。
他在倫敦獲得執業律師資格後,1950年與萊佛士書院同學、也是律師的柯玉芝結婚,育有三個孩子。
一心要在政治上闖蕩的李光耀,獲得律師資格後迅即返回新加坡。他覺得自己不屬於西方,無法完全融進去。他回憶,「我在1946年初抵英國,馬上就感覺到自己跟英國人不一樣,而且永遠無法成為他們的一分子。」
他回到新加坡,在二戰後的風雨飄搖年代,意氣風發地參與工會活動,組織了一系列工人罷工。「洋派」出身的李光耀,很清楚自己的短板,他識時務地與「土派」工人領袖林清祥(自小接受中文教育)聯合,成立了新加坡人民行動黨。
林清祥是「馬共」在新加坡的負責人,擅長演說鼓動,對草根一呼百應。李光耀通過與林清祥的合作,獲得了新加坡華人的信任,在首屆選舉中順利當選立法院議員。
1959年新加坡大選後自治,人民行動黨首次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林清祥居於其後。
但好景不長,1961年以李光耀和林清祥決裂。隨即,林清祥退出政府和人民行動黨,另組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成為左派反對黨。
1963年2月,英國殖民當局和新馬兩地政府聯合發起名為「冷藏行動」的大逮捕,把100多名社會主義陣線的領導人和骨幹投入監獄,罪名是企圖顛覆新加坡政府,把新加坡變成「亞洲的古巴」。
1963年7月,李光耀在倫敦與馬來亞聯邦政府達成協議,「新馬」正式合併,合併後逮捕了新加坡的多名「馬共」高層,林清祥被限制在倫敦不得歸國。
李光耀強調,「他們嘲笑我和我的同僚是殖民帝國主義者的走狗,咒罵我們是馬來封建主義者的僕從和幫凶。然而在關鍵時刻,人民目睹了一群受英文教育的資產階級領袖挺身而出,維護他們的利益。」
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誘因是馬來回教徒慶祝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生日時與華人發生激烈衝突。衝突持續了九天,36人被殺,556人受傷。
李光耀政府指責馬來西亞首相推行「種族沙文主義」,雙方多次協商未果後,新加坡被驅逐出馬來西亞。
新加坡原本是個貿易站,英國把它發展成一個全球性海上樞紐。新加坡沒有腹地,就像心臟少了軀體。外國評論紛紛預測,獨立後的新加坡將走投無路。
一名西方評論員把英國從殖民地撤出的情況跟古羅馬帝國的沒落相比,古羅馬軍團撤走外邦人接管後,古羅馬帝國的法紀全部坍塌。
那時,李光耀焦慮的是英國還會逗留多久,會否因新馬分家而縮短逗留時間。當時英國議會已有反對逗留的聲音,說在蘇伊士運河以東駐軍代價太大。
李光耀說,新加坡從未爭取過獨立,在居住著馬來和印尼的三萬個島嶼中,新加坡不過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島嶼。
新加坡近鄰的馬來西亞和印尼,隨時以各種方式拿捏新加坡,包括淡水威脅。這兩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包圍著以華人為主的非穆斯林國家新加坡。
當時華人佔80%的新加坡,80%以上的淡水來源於馬來西亞。雖然按照1961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簽署的協議,馬來西亞供給新加坡淡水50年,但中間對新加坡刁難不斷。
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和訪談錄里,有不少談及諸如此類威脅和挑釁的段落。可見,李光耀一直耿耿於懷。
李光耀後來解釋自己的哭泣:因為從來沒這麼悲傷過。他認為不得不接受分家,辜負了馬來亞、沙巴和沙撈越的許多華人。
李光耀在訪談錄里透露,那段時間他本人以及他的家人甚至人身安全都面臨威脅。
為此,李光耀下定決心,首先要建立可靠的軍隊。他迅速組建了裝甲部隊,並參照以色列人的做法,一方面用高精尖裝備武裝新加坡,另一方面讓每個男性青年必須服兩年兵役。
他回憶,因為華人「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觀念根深蒂固,只能另辟蹊徑。他在所有中學成立全國學生軍團和全國學生警察團,讓家長和學生認識到,軍隊和警察是自己生命和財產的保護者。
當然,最頭疼的問題還是經濟。印尼為了同新加坡對抗,停止了貿易活動;馬來亞人也不再經過新加坡的港口就直接跟貿易夥伴做進出口生意。
新加坡當時的失業率高達14%,而且還有上升的趨勢。許多勞工已無機會再為馬來和印尼做貿易轉接活計。李光耀苦苦焦慮的是,經濟上新加坡可以參照誰?
跟新加坡最相似的是中國香港,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都受英國殖民統治,可新加坡與中國香港不同的是,沒有中國內地作為腹地,更不是中國內地跟西方進行貿易的中介,所以新加坡沒法和中國香港比。
李光耀認識到,新加坡必須要獨創一條新的經濟模式。他1968年到美國走了一趟,看到歐洲公司退縮時,美國公司則大展拳腳,意欲把工廠轉移到人工便宜的國外去生產。
在中國「文革」鬧得正酣時,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引進外資受到影響,西方資本擔心風險過大,更多選擇在新加坡設廠,新加坡趁機開設了元朗工業區。
新加坡竭盡全力提供最佳的投資環境,最終使之成為世界級的電腦和硬盤中心。然後它又進軍石化業,順利度過了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
1971年,英國撤離新加坡。李光耀再次苦苦思索,誰能保證新加坡的安全和穩定?周邊的東南亞國家紛紛選邊站,有投靠美國的,也有投靠蘇聯的。
他先後到美國和蘇聯進行訪問觀察,在美國他看到的是自由繁榮,在莫斯科他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監視。
最後,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中,他經過綜合比較和戰略研判後,選擇了美國,放棄了蘇聯。李光耀後來說:進入八十年代後,他為新加坡的選擇感到慶幸。
從此,新加坡兩手抓:一手抓美國的軍事保護和經濟投資,一手抓馬六甲海峽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咽喉通道效應。
這兩手,讓新加坡在環境穩定的情況下經濟也得以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李光耀是個很倔強的人,他認准的事誰也別想干涉,八桿子都不能把他拉回來。
他把東西方合璧的色彩發揮到了極致:一方面採納英國成熟的法律體系,一方面採納中國古老的法家治理。
新加坡獨立時,黑幫林立,惡習遍地,治安很差。李光耀以霹靂手段整治,這邊大動干戈,那邊潤物有聲:發起反隨地吐痰、反嚼口香糖、反餵養鴿子運動……禁止亂扔垃圾、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禁止粗言穢語等等,他制定嚴苛的法律和罰款標準,執行起來毫不手軟。
他從人們不良的微小行為著手,推廣微笑、禮貌待人、主動衝廁所……由於他指令性干涉性的規定太多太多,引得國內外「怨聲載道」。後來還獲得過搞笑的「諾貝爾心理學獎」。
1969年,新加坡發生獨立後的首次種族衝突,在印度裔聚集地「小印度」,一個印度客工被一輛酒駕的華人私家車撞死,300多印裔客工不僅襲擊了肇事車,還焚燒了警車和救護車。李光耀大為惱怒,下達嚴令,全面實施 「禁酒令」,小印度更成為特別限制區。
李光耀咬著牙說,「種族暴亂的慘痛經歷讓我和同僚們下決心建設一個平等對待所有公民、不分種族、語言宗教的多元種族社會。」此後,為避免種族衝突重演,新加坡開設了種族和諧日,幾十年來再未發生種族暴亂。
1980年,新加坡航空機師罷工,要求加薪30%。李光耀直面相對,談判破裂後,他面色如鐵甩下兩個選擇:一, 停止威脅,回歸崗位;二,不惜停飛,重新來過。結果,65分鐘後,所有機師回到崗位,恢復航空秩序。
李光耀擲地有聲告誡:「這不是一場遊戲,這關乎你我的性命,我費了一生心血建立新加坡,只要我仍然管理新加坡,沒人可以毀掉它!」
李光耀提醒新加坡人:別想有鐵飯碗,每個人都只有易碎的瓷飯碗 。
後來雖然也出現過船廠工人和巴士司機罷工,但都被新加坡政府消弭於無形。新加坡修改法律,罷工必須獲得批准,沒按法律程序進行,屬於非法罷工。
李光耀堅毅剛強的性格,義無反顧的做法,冷酷無情的面容,都給新加坡政治留下了抹不去的李氏烙印。他對外國媒體也毫不客氣,外媒常批評他強勢好鬥,他的態度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
作為政治人物,他喜歡別人怕他。他曾說,「在愛與恐懼之間,我總是相信馬基雅弗利的話,如果沒人害怕我,我就是沒意義的存在」。
他引用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1901年說過的一句話對付外媒:「溫言在口,大棒在手」
1993年,美國少年費伊在新加坡期間因損壞公物和社區車輛,被新加坡法院判處監禁4個月、罰款3500新加坡元、鞭刑6下。
當年因為鞭刑,這個案子鬧成了國際大事件,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也出面干預,但李光耀不屈不撓,最後只給了克林頓「兩鞭子面子」,費伊的鞭刑由6下改為4下。
這個少年屁股被打開花後痛徹心底表示,「第一鞭打下來就是難以置信的疼,除了頭髮不疼,全身到處都疼,我終生不會忘記!」
新加坡的鞭刑只針對男人,用的都是藤鞭,成年人的鞭子粗,少年人的鞭子細,一旦判處鞭刑,最少也要3鞭。刑前,鞭子在清水中浸泡一夜,使之充分吸水增強柔韌性,沒有一個被鞭者屁股不「開花」的。
在新加坡,男人若對女人有輕慢不軌之舉,都會挨鞭子。這種嚴峻刑罰,在文明國家早已杜絕,但李光耀堅決保留。
他對外媒的批評和質問,要麼不卑不亢,「所謂政府干預個人私生活,這是形成社會凝聚力的必要之舉」,要麼直接懟回,「新加坡人國內的事務,是新加坡人自己的事情! 」
新加坡有常規的選舉,但李光耀設計出的選舉系統與西方不同,這套選舉可以長期讓執政黨獨大,所以也經常被西方媒體批評。他1987年在一次演講中直截了當:「我們決定什麼是正確的,不用考慮別人怎麼想!」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反駁了李光耀針對「不是所有社會都適合民主制度」的看法,他認為「李光耀只選擇了那些對自己有利的抗民主文化特徵」。
李光耀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辛辣指出,西方對新加坡的謾罵背後有個陰險的理由﹣-﹣-說不出口的恐懼,害怕新加坡的成功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個可行的替代模式,特別是中國。
西方媒體認為,李光耀的動機像是要打贏兩場大仗:第一,戰勝西方,以證明獨立的新加坡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第二,新加坡無須再忍受後殖民主義的傲慢自大,華人也能把國家治理好。
在某些方面,李光耀確實比西方治理得好,比如西方很難解決的宗教和人種問題,李光耀經過艱辛努力已處理得很絲滑。我在新加坡的一條街上,看到清真寺、印度女神廟、華人佛牙寺、西方天主教堂彼此相安無事並存。華人、馬來人、印度人也能彼此和睦相處。
我去了新加坡的「小印度」,這個類似海外唐人街的印裔聚集地,與「髒亂差」和「充斥屎尿味」的印度本土完全不同,街道乾淨整潔,人員彬彬有禮。
所以,批評他的人也好,罵他的人也罷,連外國媒體也不得不認可,新加坡在李光耀的治理下,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光耀不顧任何揣度和指責,旗幟鮮明實行高薪養廉政策。他這個總理的年薪達到了全球最高水平,比美國總統都要高幾倍。他內閣部長的年薪也可謂全球最高,普通公務員的收入亦佔據世界各國的高端。
新加坡公務員享受超高待遇的同時,也經受著嚴格的紀律管制。李光耀為新加坡制定了嚴格細化的《公務員指導手冊》:
1. 政府官員借給別人錢時,不能收取利息;2. 向別人借錢時,不得以職務為名做各種交易;3. 官員收受的禮品一律上交,若要留作紀念可由專人估價後自己出錢買下;4. 收受紅包或禮品超過80新元屬於違法;5. 政府官員嚴禁參加任何形式的賭博;6. 不准直接或間接擁有在新加坡營業的任何公司的股份或證券;7. 不允許官員子女借父母地位私自經商。
李光耀面對貪污的鐵面無私,曾在他年輕時並肩作戰的一個兄弟身上體現。此人叫鄭章遠,是李光耀得力的國家發展部部長。1986年11月,鄭章遠涉貪利用批地權從房地產商手中獲得100萬新元好處費。
鄭章遠最初百般狡辯,後來無計可施就托人給李光耀帶話想見他一面,李光耀讓人帶話回去:「在調查結束之前我不能見你,如果你接受過賄款,而我幫你的話,新加坡就完了。」
一周後,鄭章遠自盡。他留下一封遺書:過去兩周我深感沮喪,我應承擔全部責任。作為一個有尊嚴的東方紳士,我只有用最高的懲罰才能贖罪。
李光耀後來在一次群眾講話中表示,並非自己逼死了鄭章遠,而是嚴厲的反腐讓他臉面盡失。「鄭章遠寧可結束生命也不願面對恥辱……他的家人也離開了新加坡,他們已無顏面對新加坡。」
1991年,新加坡商業事務局局長格林奈誘騙貸款的欺詐罪名成立,儘管案件不嚴重,但他不僅失去了公職,還失去了一系列高額津貼和退休金,他後來的命運是從住別墅變成了住組屋。
李光耀父子也曾因涉嫌貪腐接受過調查。1996年,時任內閣資政的李光耀和時任副總理的李顯龍父子,在新開盤的玉納園各買了一套公寓,隨後又在同一公司開發的史各士28號各買了一套公寓,前後涉案4套公寓。
因為購買公寓時,這父子倆拿到了不同的優惠折扣。當時民間有許多疑問的聲音,認為給李氏父子「買房折扣」應算「賄賂」,時任總理的吳作棟對李氏父子展開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李光耀父子不曾收受任何不當折扣,也沒有不當行為。最後,在國會上眾人達成一致,李光耀和李顯龍沒有貪污受賄。
對此,李光耀坦言:「當局能調查我,證明我制定的制度是無私有效的。」
李光耀是個愛情專一的潔身自好者,他推己及人要求其他政治人物也不得有婚外情,誰若出軌,誰的政治生命就要葬送,這個也有具體事例。
生存環境惡劣的新加坡,把廉政反貪作為國家的勵志口號高喊:「為了生存必須廉政;為了發展必須反貪。」
李光耀曾不無自豪地表示:我們並未因為身邊的瑣事而錯過天邊的彩虹,我們追逐那道彩虹,建立了今天的新加坡。
李光耀不僅把小小的新加坡治理的有聲有色,而且他還是個活躍在國際舞台上的小國大領袖。
基辛格對他評價頗高,說他是偉人,擁有超越物質盤算的透徹視野,讓新加坡這個坐落在沙州的城市實現繁榮。
基辛格與李光耀結識於1967年的哈佛大學,那時新加坡剛建國不久,他倆結識便成至交。基辛格被他人稱為國際問題專家,但基辛格本人卻稱李光耀是他的精神導師。他說,「在過去半個世紀中,我非常榮幸地見到了很多世界級領導人,其中對我啓發最大的是新加坡首任總理、精神導師李光耀。」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李光耀就穿梭於北京和台北之間,他和鄧小平是朋友,和蔣經國也是朋友,他不時在兩人之間傳遞信息,起到了不可小覷的積極作用。
李光耀早期與中國台灣方面的聯繫十分密切,上世紀70年代,曾與中國台灣當局進行了多方面的合作。深諳智謀的李光耀,長年表示新加坡會是東盟最後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會員國,因此在印尼與中國建交後,新加坡才於1990年10月與中國建交。
李光耀每下的一步棋子,其後都有老道的謀算。他很清楚那些年東盟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態度,所以他一直按「兵」不動。其實,他見過從毛一直到胡的中共歷代領導人。
1993年,在李光耀的斡旋促成下,海峽兩岸在新加坡海皇大廈舉行了全球矚目的「辜汪會談」,李光耀的光彩更是一時無二。不過,後來他跟李登輝的親密關係因李說他「獨裁」而破裂。
李光耀曾以老朋友的方式和鄧小平聊天,說新加坡華人大都是當年窮苦勞工的後裔,而中國具有很多方面的人才,只要能把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中國的發展便指日可待。
1978年,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李光耀已敏銳洞悉到中國將來在世界上的地位。他在新加坡果斷倡議開創英語和華語的雙語教學,而且學生學的是簡體中文,他本人也同時請了中文教師。現在,新加坡六十歲以上的華人幾乎沒有不會說華語的。
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後,就明確指示要向新加坡學習。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在「南方談話」中再此強調,「新加坡經濟秩序好,他們管得嚴,我們要借鑒他們的做法。」
中國政府之所以對新加坡「情有獨鍾」,乃因新加坡一直有穩定的執政黨,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百姓規矩,這正是中國希望的目標。
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中國官員曾赴海外培訓,最初多去美國和加拿大等歐美國家,後來轉向新加坡。2009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開設了專門為中國政府打造的公共管理碩士課程,俗稱「中國市長培訓班」。
其後的中國領導人,也多次談及要向新加坡學習,甚至中國政府不少批駁西方的用詞,便是從李光耀那裡借鑒過來的。
新加坡規定,外國人不得干預新加坡國內政治或爭議性且包含政治色彩的社會問題。外國人或外國機構不允許為類似集會活動提供資金及其他方面等支持等等。
李光耀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他認為亞洲國家有自己的特色,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
李光耀2015年去世,他的國葬儀式設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文化中心。李光耀靈柩從國會大廈運往國立大學時,全長15.4公里的沿途佔滿了為他送行的新加坡百姓,拼過了1976年中國的「十里長街送總理」。
為了回溯這段「特殊路程」,我在新加坡期間,專門坐車從國會大廈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靜心感受這十五公里的「櫛風沐雨」。
李光耀葬禮那天,澳大利亞總理、馬來西亞元首、印尼總統、印度總理、日本首相、以色列總統、緬甸總統、文萊蘇丹、不丹國王、柬埔寨首相、老撾總理、加拿大總督等等,幾十個國家的領導人前來。
尼克松稱他是「見過的最有能力的領導人之一」,並拿他與丘吉爾相提並論;撒切爾夫人形容他為,「二十世紀最有才幹的治國實踐者」;克林頓則說他是「過去五十年來世界上最智慧、最博學、最有效率的領導人之一」。
李光耀生前再輝煌,去世時仍免不了淒惶。臨終前,他在虛弱的狀態下留了三句可視作囑託的話(由李顯龍透露出來):1.絕不能讓體制變得腐敗,2.必須維持人們的素質,3.確保新加坡能夠順利運轉。
李光耀生前曾坦率表達:「讓第二代接手治國重任是非常困難、非常棘手的事,因為一旦出錯,我仍負有責任,如果球員直取球門,我就是那個守門員。」
他也不安地說過:「新加坡如果出現一個愚蠢的政府,我們就全完了。國家將會沈淪,化為烏有。」
李光耀甚至在長眠前吶吶自語:「即使把我下葬,如果我覺得事情不對勁,還是會起來的。」
今年72歲的李顯龍,當新加坡總理到2024年已進入第二十個年頭。李顯龍在其任上,既繼承了他父親的衣鉢,也進行了一些大刀闊斧的改革。
2015年李光耀去世的當年,李顯龍就對內閣進行大幅改組, 16個部門更換了9位部長,他大膽啓用新人,培植年輕力量。
李顯龍與其父李光耀相比,施政姿態放柔軟了許多。他對乃父採取的強硬措施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反思和檢討,推出了三方面新政:1. 柔性管理式賢能新政, 2.朋友對話式動態平衡新政,3.審慎開放式民主新政。
事實已驗證,李顯龍和其父一樣是有能力之人。1985年新加坡遭遇經濟蕭條時,時任新加坡國防部政務部長兼新加坡貿工部政務部長的他,在考驗中能力得到第一次體現。
他領導的八個小組委員會,經過數月的調查研究,咨詢了近乾名各行業專家和學者,於1986年初拿出《經濟委員會報告書》,實施效果可觀,報告後被定名為《21世紀新加坡》,成為新加坡未來發展的藍圖。
上世紀90年代初,李顯龍在李光耀的保駕護航中,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開發了蘇州工業園區。另外,他還促成新加坡與日本和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與此同時,亦加大了金融改革力度。
不幸的是,1992年他患上淋巴癌,李光耀頗為焦心。但命運最後關照這對父子,讓李顯龍有驚無險度過了此關。李顯龍後來說,在與病魔抗戰期間,他對生命有了不同的看法。
2015年在李光耀去世的頭半年,李顯龍又確診了前列腺癌。上帝讓他們的父子傳承經歷了一系列磨難與考驗,好在接受切除手術後李顯龍再次順利度過劫波。
2016年8月21日晚,李顯龍發表國慶演講時,在現場直播中突發不適,導致演講一度中斷,雖然後來勉強恢復演講,但國際國內已有不少揣測,這父子倆的江山可能要夭折。
但這父子倆就是不信邪,李顯龍的身體從此一年比一年好,在新加坡政治舞台上一直大展身手到如今。
1996年新加坡房地產市場白熱化時,李顯龍宣佈為房地產降溫,政府的干預措施受到海內外各種指責,平時溫和的李顯龍,這時展示出不亞於乃父的意志。
緊接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韓國等國慘不忍睹,但新加坡免於一劫。這時,人們才認識到李顯龍的判斷和嗅覺多麼靈敏!
金融危機後的1998年,李顯龍借機大力開放金融市場,配合積極的銀行改革,外國資金進出新加坡完全自由,外國銀行到新加坡可以開展更多業務,一下子把新加坡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拔高了許多。
2000年,受美國經濟衰退和「9·11」恐襲事件的打擊,新加坡經濟隨之陷入衰退。2001年,李顯龍宣佈了多項經濟改革措施,採取八方面的聯動舉措改善經濟狀況。2002年,為進一步刺激經濟,李顯龍進行了新的稅務改革。
總之,身挑重擔的李顯龍一直走在改革的路上。
2008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導致大量資金從世界各地回籠美國,新加坡為此也受到重創。李顯龍帶領的新加坡,躲過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卻沒能躲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
2009年2月28日下午,新加坡的國家標誌---魚尾獅,突遭雷劈,頭頂「開花。新加坡人很驚訝,有人認為這或許是魚尾獅為新加坡「消災擋煞"。
擺在李顯龍面前的問題是:新加坡怎樣才能輓回頹勢?
他想到了開辦賭場。
自李光耀建國以來,新加坡一直嚴禁賭場和賭博業。賭場在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盛極一時期間,新加坡也想搭上這列賺錢的快車,2005年新加坡關於是否該開辦賭場展開過激烈的辯論。
坊間流傳,李光耀擔心賭博帶來的負效應:洗錢、上癮、色情、毒癮,所以他堅決反對,「新加坡要開賭場,除非從我的屍體上跨過去。」
李顯龍不拘泥於父親的認知。他經過縝密思考,摒棄了父親的固執,認為開設賭場或許能給新加坡帶來新景象,像倫敦、巴黎、紐約那樣,遊客紛至沓來帶動繁盛。
在李顯龍的堅持下,新加坡正式引入賭業,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2009年,新加坡GDP萎縮了1.3%。2010年賭場一開,遊客擠爆,達到驚人的1160萬人次,酒店、餐飲、交通跟著一起飛漲,結果當年GDP創下新加坡建國以來14.7%的最高增幅,成為亞洲GDP增速最快的國家。
本該在中國澳門舉辦的「2022亞洲國際娛樂展」改在了新加坡舉行。這是該展會自2007年在中國澳門首創以來,首次在中國澳門以外的地區舉辦,因為新加坡賭業復蘇迅速遠比中國澳門要快。甚至有觀點認為,賭業在中國澳門已失去光環,在新加坡正熠熠生輝。
李顯龍與李光耀的最大不同,是在原則基礎上更具靈活性。他不因循守舊,不固步自封,會跟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在選擇賭場投資方時,他也充滿了「心機」,一個牌照給了美國,一個牌照給了馬來西亞,因為新加坡需要抓住這兩方。美國在金沙建了賭場,馬來西亞在聖淘沙建了賭場。
李顯龍的「親美」,曾遭中國網民詬病。他違反了李光耀奉行的現實主義均勢外交策略,在重大外交問題上沒有保持中立政策,在外交事務上選邊站,在南海問題和台灣問題上,多次發出中國難以接受的說法。
為保新加坡這個彈丸之地能在大國紛爭中維持穩定,雖然李顯龍和其父李光耀一樣經過綜合判斷後選擇了美國,但他遠比父親走得遠,在美國針對亞太地區的各項政策上,他的響應有「親美」變「美盟」的趨勢。
他不僅同意美國在新加坡部署4艘瀕海戰鬥艦,還表示認同國際仲裁解決爭端領土的爭議問題,並表示歡迎美國重返亞太……隨著中國在亞洲的影響不斷加大,新加坡出於擔憂採取了更加「西進」的策略,希望美國在亞洲再平衡,所以他成了「帶頭大哥」。
那段時間,李顯龍不受中國網民的待見。
溫文爾雅的李顯龍骨子裡也有一股倔強
李顯龍不僅與美國走得近,而且與馬來西亞也越走越近。今年 1月11日,新馬跨境地鐵的高架橋主橋墩迎來里程碑的正式銜接。連馬來西亞「國父」馬哈蒂爾都不得不承認承認,與新加坡的關係變得緊密。
要知道,馬哈蒂爾是李光耀幾十年的老對手。李光耀一直認為他是新加坡上世紀60年代種族騷亂背後的「馬來人極端分子」。李光耀對馬哈蒂爾一直抱有戒備心,曾抱怨馬來西亞對新加坡的投資變幻無常。李光耀去世後,馬哈蒂爾不承認參與種族暴亂,「實際上,我從來沒有去新加坡煽動鬧事」。
1964年馬哈蒂爾和李光耀同在馬來亞聯邦議會中當議員,他說,「我們只是政見不同」。和李光耀相同的是,馬哈蒂爾也是個著名的「亞洲價值觀」推動者。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發生後,他曾猛烈譴責美國的猶太人索羅斯。
當年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同時有三個強人主掌威權政治。分別是李光耀、馬哈蒂爾、蘇哈托,三人中命運最跌宕起伏的要屬蘇哈托。
蘇哈托乃軍人出身 ,印尼1965年9月30日晚發生的「9.30事件」,讓他這個陸軍戰略後備司令部司令意外走到了政治舞台的最前列。
那夜,以印尼總統衛隊長翁東為首的親共軍官,率領七卡車的士兵分七路撲向七名印尼陸軍將領私宅,結果六名將軍被殺,只有國防部長僥倖逃過一命。
蘇哈多趁機採取主動,把政變鎮壓下去,把開國總統蘇加諾也趕下了台。
蘇哈托為肅清共產黨人和左翼人士,施行了「20世紀亞洲最嚴重的大屠殺之一」。1965年至1967年,印尼掀起聲勢浩大的排華,共有30余萬華人遇害,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1998年年印尼又發生了一輪大規模的排華潮。1997年印尼受亞洲金融危機的重創,本幣暴跌,物價飛漲,民怨沸騰。身為蘇哈托女婿的陸軍戰略後備部隊司令普拉博沃代表著蘇氏家族,強制實施軍管。
1998年5月12日,印尼要求改革的六名大學生遭槍殺。為轉移民眾視線、5月13日~15日,首都雅加達等地發生嚴重騷亂,數千暴徒有組織地針對華裔進行燒、殺、奸、搶,導致1200多人喪生,5000多間華人商店和住宅遭燒毀,數百名華人婦女被強暴。
後來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大部分針對華人的襲擊是有組織的行動,一些人懷疑許多暴徒可能是軍人。最後,「五月騷亂」還是沒能保住蘇哈托,他在政治風暴中被迫下台。
李光耀比蘇哈托小兩歲,比馬哈蒂爾大兩歲。馬哈蒂爾在李光耀去世後透露,蘇哈托病重期間,他和李光耀均前往雅加達探視。
蘇哈托2008年1月病故,終年86歲;李光耀2015年病逝,終年92歲。若說,誰壽命長誰是勝利者的話,當屬馬哈蒂爾。2018年,92歲高齡的馬哈蒂爾再次當選馬來西亞總理,而那兩位老對手業已走入黃泉。
不像嚴肅的父親李光耀,時常笑眯眯的李顯龍,很會修補各方面關係。
他不僅修補了與馬來西亞的關係,還修補了因「過分親美」得罪了的與中國的關係。他過去常被中國網民吐槽攻擊,現在卻因開明執政和親民舉動,成了中國網民的「欣賞大哥」。
李顯龍主導新加坡的這二十年,國際上公認,新加坡的地位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上一層樓。
在2023年11月談及交班的演講中,李顯龍回顧自己從政幾十年的經歷時潸然淚下,哽咽了足足一分鐘說不出話來。
如果拿他的哭和他父親1965年建國時的哭對比,兩人形成淚點的感慨顯然不同。李顯龍接過老爸之棒後曾有過那麼多質疑,現在他的從政業績得到了國內外的普遍公正認可,他怎能不感慨系之!
政治上,他不斷進行著小步進取的改革。比如,2000年9月1日開始,新加坡設立了一個演說者之角,雖是唯一經國家公園局註冊批准的聚集及示威的地方,而且只允許新加坡人和永居入場,但對新加坡而言已是開天闢地。
經濟上,他領導的新加坡GDP已超越中國香港。新加坡與中國內地從大年三十開始將互免簽證,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還需辦理通行證,諸如此類的潛在影響有不少。
社會上,他跟隨時代步伐對國民待遇進行層次劃分。我在新加坡不同的住宅區觀察,哪裡是富人區,哪裡是中產區,哪裡是底層組屋,可謂一目瞭然。近些年,新加坡不斷吸納富人進入。富人在高檔地方吃飯要交20左右的稅和費,中產在商場之類的餐廳吃飯只交部分稅,窮人在組屋周邊的大排檔吃飯,稅和費一分錢都不用交。新加坡本地人進賭場要交150元新幣,外國人無需交費,目的在於限制新加坡人的賭癮,外國人賭資則多多益善,明顯讓老外多為新加坡「納費」,當地人講,越南土豪去賭得最多,賭資也最大。
文化上,他把其父築基的種族融合搞得更加絲絲入扣。新加坡雖然沒有什麼歷史,但一百年前的老建築基本都留存著。李光耀的身體里似乎住著個中國魂,此魂亦延續到李顯龍身上,他在新加坡的一些公眾場合越來越多說中文。離春節還有一個月,龍年的裝飾已在新加坡多處出現。華人在新加坡佔近75%,但穿著印度服裝的印裔老人和包著頭巾的馬來婦女也隨處可見,所見一片祥和。
教育上,新加坡的國語仍是英語,除此之外,不同種族的人可選擇祖籍語言,比如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我在新加坡國立博物館參觀時,聽到一位老師操著英語嚴厲訓斥那些不聽話的參觀學生(有華裔、印度裔、馬來裔),看來在教育上新加坡遵循著中國古訓,「嚴師出高徒」。
科技上,他特別注重技術升級和創新,遵循乃父囑託,吸納歐美、中國、印度、澳洲等地的人才,使新加坡在全球價值鏈中不斷攀升。新加坡以前極度缺水,現在新加坡不但海水淡化解決了本國用水而且還出口創匯。因新加坡政策的穩定性和透明性,它已成為全球跨國公司的總部首選之地。
李顯龍稱其父為:「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這句稱呼更多展示的是傳承性。
現在,新加坡不僅有世界上最大最美麗的樟宜機場,許多搭機者提前半天趕到機場在那裡吃喝玩樂;還有世界上最大最美麗的金沙賭場,其環境建設的猶如仙境一般,讓人在其間流連忘返。
別看新加坡管束那麼嚴,但它既有賭場又有紅燈區。新加坡經過論證認為,紅燈區有必要提供發洩地,否則社會難以純淨。新加坡承認:食色賭,性也。但它對紅燈區的衛生和安全管束甚嚴,絕不允許疾病泛濫。
後疫情時代,新加坡成了最大的贏家。李顯龍在嚴峻現實下的靈活應變,以及他與西方應對疫情的同步操作,讓「人來了,錢也來了」。
曾經名譟一時的美國政治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曾警告性預測:李光耀帶來的成就不是以健全的機制為基礎,而是建立在他的威權之上,新加坡的制度將跟隨李光耀進入墳墓。
李顯龍當政的這二十年,他老爸確立的制度非但沒有進入墳墓,反而在他的經營之下長出了新枝。
顯然,李顯龍不是單純的繼承,他在原制度上又有開明的發展。他說,「我們在新加坡是平起平坐的,不應該說上情下達,或者說下情上達。」
無論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2020年開始的世界疫情,他都拿捏有度,收放自如,應對得當。所以他這個小國領袖,又成了跟他父親一樣受到國際關注的「大角色」。
李顯龍雖然很會修補新加坡與他國之間的關係,但他卻無法修補與弟弟妹妹之間的關係。
2016年3月25日,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與小兒李顯揚在社交網上發聲明,指責兄長李顯龍違背父親遺願,沒將父親的故居拆除,反而為建立自己的「王朝統治」大肆操辦父親的紀念儀式。此文一出,世界嘩然。李光耀去世僅一年,三個子女便撕破了臉。
李光耀的故居是一處兩層的高腳屋。房子不止是李光耀的私人住宅,地下室還曾是人民行動黨的會議地點。作為「新加坡國父」的房屋,可謂有紀念意義。
李光耀在最後一版遺囑中明言,當李瑋玲搬出歐思禮路38號時(她未婚,李光耀生前她一直跟父母居住),空置的房子要拆掉。
李光耀曾宣佈,為了不搞「個人崇拜」,留下這棟房子必須要重裝後有人居住,不能成為供人觀賞的空房子,否則會失去房子本身的價值。
後來反對拆除李光耀故居,不是李顯龍個人的意見,而是新加坡國會的決定。但李瑋玲和李顯揚姐弟堅定認為,其兄試圖「神化」父親李光耀,以此鞏固其政權並期望傳位於子。
事情鬧大後,李顯龍公開對遺囑的質疑:李光耀前後七次修訂遺囑,前四次有拆除房屋內容,在五、六次的修改中拿掉了拆除這項,但在最後的第七版中拆除又拿了回來。因為前六版由李光耀姪女柯金梨訂立,第七版則由李顯揚夫妻到家中跟李光耀長談之後由李顯揚妻子林學芬的律師事務所擬。
最初,李顯揚否認遺囑由妻子參與,說遺囑一直都是柯金梨訂立,柯金梨否認後,李顯揚敗下陣來。
兩相博弈激烈時,李顯龍為自證清白,表示願意接受國會的監督。國會決定李氏三兄妹私下處理。2017年李瑋玲和李顯揚再次聯手在Facebook發表了長文《李光耀的價值觀哪去了?》,繼續抨擊其兄嫂。
李顯龍和李顯揚為第三代的繼承權相爭,李瑋玲為什麼要捲入其中?有分析認為,原因在於李顯龍強勢的續弦妻子何晶。
何晶喜歡拋頭露面,也喜歡爭權奪勢。李光耀在世時,已耳聞坊間對何晶的議論,他在接受採訪時雖為何晶做過辯護,可他訂立遺囑時要拆掉價值兩千多萬美元的房屋,未必沒有戒防這個長房兒媳的擔憂。
李顯龍1978年跟黃名揚結婚,他們相識於劍橋大學,女方修讀醫科。1982年黃名揚生下患有白化病的兒子李毅鵬三周後死於心臟病。後來李顯龍娶妻何晶。
李顯龍前妻雖然生了一兒一女,但長子有白化病還曾患自閉症,顯然無法接班。後妻何晶1987年生的長子李鴻毅,現在新加坡科技局擔任領導層職務,被視為李氏家族未來的接班人。
1955年出生、曾任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的李瑋玲,很看不慣嫂子何晶。其母柯玉芝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父親,從未涉及政治或活躍於政壇,而嫂子何晶卻多次走到台前,「第一夫人」派頭十足,讓她反感而排斥。
此外,2002年何晶擔任淡馬錫集團總裁,嫂子變成了弟弟李顯揚的頂頭上司。李顯揚主掌的電信是淡馬錫集團子公司,何晶進入淡馬錫馬上更換多位高層,大力培植親信,五年後李顯揚被迫離開掌管11年的電信公司。
還有,李顯龍中子李鴻毅不如李顯揚之子李繩武優秀。2015年在李光耀的葬禮上,兩個孫子先後亮相致詞,社會上有議論,李鴻毅不僅長相沒有李繩武帥氣,發言的水平也不如李繩武。自此之後,李氏家族的矛盾醖釀開啓。
李顯龍之子李鴻毅似乎並非省油的燈,他在新加坡軍中服役時,因越級向國防部長髮郵件抱怨自己的長官而廣受批評。他的主要學歷是任排長後,接受政府獎學金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畢業後在谷歌工作兩年後回到新加坡。
李顯揚之子李繩武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曾獲2009年牛津大學哲學、政治與經濟系第一名,並且在2010年世界大學生英語辯論大賽上 獲頒「最佳辯論員」稱號,還獲得了2023年的斯隆研究獎。從學歷和能力上看,李顯揚之子比李顯龍之子明顯優秀。
在家族爭端爆發後,李顯龍之子李鴻毅只被動表示,「不論你們是否相信,我對政治真的沒有興趣。」
而李顯揚之子李繩武則主動「操戈上陣」,他在臉書發文,「一直以來,我都盡可能避免對新加坡政治有所置喙,然而這次是個例外。」「近幾年來,我的直系親屬對於濫用權力的情況越發嚴重,此情況正讓我的父母打算在其他地方安家落戶。」
他否認有從政的念頭,指「國家必須大於一個家族」,並認為李家第三代從政對新加坡不利。他在譴責糾紛引發「政治危機」的同時,還發帖對新加坡司法制度提出質疑。
總檢察署隨後斥責李繩武所言是對新加坡司法體制「嚴重和毫無根據的攻擊」,構成藐視法庭,並要求李繩武刪文道歉。李繩武拒絕撤貼,表示「不會為自己沒犯下的罪行認罪」。
後來,李繩武通過律師向高庭起訴,認為總檢察署要求法院向境外傳遞法律文件的作法不符合有關條件,要求撤銷,新加坡最高法院駁回了他的申請。
從這起事件中可以看出,李鴻毅低調收斂,而李繩武高調好強。這倆人的名字起得也耐人琢磨:一個「鴻毅」,一個「繩武」,前一個似乎要大展宏圖,後一個似乎要抑其發揮。
李顯揚的過往一直被哥哥壓抑著。李光耀曾回憶,李顯揚報考劍橋時,他對小兒子說你到劍橋未必能有哥哥優秀,小兒子說他要和哥哥學不同的專業。學工程的李顯揚回新加坡後進入裝甲部隊,乾到准將後毅然辭職,轉入商界開闢了另一戰場,論誰都輓留不住。
他從國內電信企業又跨入金融業,表現也是一路凱歌,李光耀曾說夫人的積蓄都拿去讓小兒子理財。無奈他總被哥哥的光環罩著,更被嫂子盛勢欺人,這口氣就憋到了下一代的較量上。
姐姐李瑋玲不排除亦同情弟弟這個「弱者」。李光耀身後的三個女人----女兒,大兒媳,二兒媳,個個都不好對付,所以這「三個女人的一台戲」,也不是輕易就能唱罷的。
李顯揚妻子林學芬因李光耀遺囑一事被總檢察署起訴並判決:違反律師專業守則,暫停執業15個月。夫婦倆一氣之下從新加坡移民到了中國香港。
2020年的一天,有人發現李顯揚與新加坡反對黨人物共進早餐,隨後他承認已加入反對黨。他以這種行為和哥哥李顯龍分道揚鑣,顯然是要在政治上與哥哥廝殺以較高低。
李顯龍去年11月已宣佈,將在下屆大選前交棒給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這意味著2025年的新加坡將進入黃循財時代。這個黃循財,也可能是另一個吳作棟。
新加坡治國,秉承兩項原則:唯才是用和家長式統治。
新加坡的歷任總理都是華人,而且都是歐美名校畢業。李家第三代的兩個競爭者,哪位更有政治潛質?誰有可能在黃循財之後接班?李顯龍會學乃父當內閣資政為其子保駕護航嗎?這些都有待觀察。
1998年,李光耀走訪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時說了這麼一段話:"我100年後回到這裡,肯定還會找到這個地方,綠草、牛羊、麥田和果樹依舊……可是我無法肯定100年後新加坡還在。"
這句不太吉利的話,似乎為新加坡的未來埋下了某種伏筆。
只有不足北京市四分之一國土、建國不足六十週年的新加坡,絕對是個很有研究價值的國家。
新加坡的發展帶來了什麼啓示呢?
第一,新加坡很注重法治。制定的法律條款具體而詳細,一方面增強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加強執行力。法律條款要真正落到實處,以起到威懾、懲罰、規範的作用。
第二,發展方向和前行路徑需要明智選擇,特別是在關乎國家命運的戰略選擇上不可誤判,否則會錯過關鍵時機並浪費時間成本。
第三,把廉政視為國家的命根,採取有效的制衡方式,監督和法辦都必須嚴格到位,讓公務人員真正達到不敢貪的效果。
第四,在制度上根據形勢靈活應變,以開明進取的態度調整政策措施,讓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順暢貫通。
第五,承認不同階層的存在,制定富人、中產、平民的吃穿用度稅收台階,以組屋和大排檔的結合關照平民百姓的基本生活。一個國家發達與否的綜合標準,也包括底層的保障歸屬。
第六,一直保持憂患意識,繁榮與穩定下面可能藏有危機,怎樣利用好危,把它變成機。李顯龍與李顯揚的內鬥顯示隨時可能「禍起蕭牆」,所以定力和轉換力不能少。
倘若一個人善於學習和借鑒,其進步的速度會比其他人要快;自然一個國家善於學習和借鑒,其發展的步伐也會超越其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