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自信自卑自大的香港人

2018-07-03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HKER1.jpg

“台灣年底舉行縣市長選舉,你還會來觀選嗎?”一名許久沒聯繫的台灣朋友上周末冷不防在網上發短信問我。

我一時沒思索就衝口問:“這次選舉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朋友回覆一個微笑的表情符,回答:“沒有啦,就是看政客們繼續吹噓台灣第一,忽悠選民!”

我們的對話就在輕鬆的說笑中告一段落,但也勾起了我約10年前到台灣體驗大選的回憶。那些年,我幾乎每年都跟團去台灣感受選舉的氛圍。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幾乎每個候選人都會在競選廣告牌中打出“台灣第一”“台灣一定贏”的標語。

我們一眾來自香港的團員看到這裡,往往不由暗笑。說實話,只有窮人才會到處吹噓很有錢。台灣若真的是第一,無須費力嘶吼自誇,島外的人自然而然也會知道。我們也因此都慶幸身在務實的香港。香港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上,始終保持著踏實沉穩的作風。

不幸的是,近年香港似乎也步上了台灣的道路。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媒體報道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港人不無自大,動輒喊出“香港第一”“香港勁揪”(廣東話,厲害的意思)。

以最近的普通話和粵語爭議為例,一些港人以守護本土文化為名極力排斥普通話。本來,保護本土文化並沒有問題。但這些人偏偏不提香港和廣東在地緣方面的密切關係,反而不斷聲言香港自身擁有獨特地理、歷史和文化背景,吹噓港式粵語具有獨特性,沒有第二個地方有這種語言,骨子裡是毫不掩飾的大香港主義。

另一個例子是早前香港小學生升中放榜。一些香港記者特地在名校門口找大陸學生家長訪問。在這些訪問個案中,所有的大陸家長都不約而同地讚美香港教育制度,希望子女可以在香港讀書云云。

我通過電視看到這些新聞畫面時,忍俊不住笑了出來。近年香港相對於大陸的優勢已經日益減少,越來越多大陸學生不願意來香港讀書,而這些親自到香港學校報名的大陸家長肯定是看好香港教育制度的一群。香港記者問他們這些問題,其實只是想借他們的嘴唱好香港。這是香港社會意圖尋回昔日優越感的另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一向踏實、自信的香港人,何以在過去幾年急遽轉為自大?

不消說,個中原因很大程度上與近年香港政經局勢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有關。香港回歸21年來,中國大陸對香港的影響力漸大,令不少港人出現嚴重的身份認同危機,恐慌焦慮油然而生,自然緬懷此前地道的香港文化,試圖找回自己。

另一方面,作為中國大陸市場經濟改革的老師,香港一直是大陸人的向往之地。但時過境遷,近年大陸多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已先後超過香港。大量的大陸客搖身一變成為金主,撐起了香港的消費市場。這種角色轉變也讓部分港人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進而自慚形穢,由“自信”逐漸轉為“自卑”。

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些港人為了脫離自卑感,便試圖以一種盛氣凌人、驕傲自大的氣勢來麻痹自己,以消彌不舒服的感覺。漸漸地,“自卑”又轉化成了“自大”。

然而,這種因自卑導致的“自大”傲慢現象,並不能改變香港正在不停失去優勢的事實。現實是,不論是經濟總量或文化地位,香港都開始落在中國大陸之後。香港若再不停地說“香港勁揪”來自我麻痹,恐怕將淪為笑柄。

令人更擔憂的是,目前香港社會似乎仍然無視問題的嚴重性。許多香港年輕人看著大陸的崛起,心裡一邊隱藏揮不去的自卑感,一邊又夜郎自大地輕視大陸,以為自己代表先進的一方,不屑去了解大陸進步的一面。長期下去,香港恐怕只會被愈拋愈遠。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央與港府一直希望港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那就要創造更寬鬆的條件讓港人親身體驗國家發展的現狀,拓寬更多人的視野,提高思維水平,對內地不再「過敏」。這不僅需要好的政策,更需要兩地政府克服官僚主義。

    路易  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