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保僑:香港發展電競如何追落後

2018-08-10
方保僑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榮譽會長
 
AAA

esport1.jpg

2018年雅加達亞運,電子競技(e-sports)已列為示範項目,到下屆杭州亞運,電競更會納入正式比賽項目。港府今年亦加大對電競產業發展的支援,包括在財政預算案宣布撥款1億元予數碼港,改裝數碼港商場中庭為競技場地,旅遊發展局在今個月又會再舉辦「電競音樂節」。但電競在香港發展仍屬「BB班」,起步較鄰近國家或地區遲,法規、政策配合亦未臻完善。長遠而言,要發展電競產業除了依靠銀彈攻勢,更重要是合理、清晰可循的政策配合,才有可能走上穩健發展的軌道。

電競應正名為「體育」?

首先,電競目前撥歸創新及科技局規管,由該局協調數碼港及民間機構推進電競活動、場地及人材培訓等。然而,業界人士認為電競應定位為「體育」而不是「創科」,此定位絕非意氣之爭,而是對電競行業的前景有決定性影響。正如香港電競總會副主席施前江先生早前在本人主持的節目反映(連結請按此),相對於台灣、韓國、中國內地認可電競為運動,有很多職業聯賽,企業對電競隊的奬金競助可獲扣稅,中國內地更將電競列為「十大轉型升級消費行業」及納入「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本港卻仍未認可電子競技為一種運動,沒有系統性的職業電競聯賽,培訓電競「運動員」無從說起。

4年後杭州亞運 冀港隊加入電競運動員

事實上,電子競技已獲國際認可為體育項目,在即將揭幕的2018年雅加達亞運,電競為示範項目,香港代表亦有幸參與示範賽。到2022年杭州亞運,電競將會是主要比賽項目之一,暫定以「足球等體育類電競項目為主」。但香港目前未把電競列為認可體育項目,倘法規未改,香港代表將不能名正言順出席此國際體育賽事。

電競場館牌照存灰色地帶

另一個有待解決的是場館問題,本港近年開始出現專門用作電競訓練和比賽的場館,例如在觀塘工廈的「香港電子體育館」及石門「電競聯賽中心」,數碼港的4000呎商場中庭亦將改裝作電競場地。然而,香港的牌照制度未跟得上步伐,由於競賽、觀賽、場地安全分屬不同部門規管(例如民政事務總署、康文署、食環署、牌照事務處等),創新及科技局又只負責統籌產業發展而不發牌,至今官方仍未釐清電競場館應否領牌、須領何種牌照,令這些電競場地墮入法例灰色地帶,未能妥善保障東主、電競選手及觀眾。

把握巨大經濟潛力

電競產業未來有巨大經濟增長潛力,市場研究公司Newzoo的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電競市場收入達到6.96億美元, 按年增長逾四成,全球電競觀眾達3.85億,同比增長近20%,其中亞太區觀眾佔過半。報告又預計,2018年全球電競收入將達到9.06億美元。香港發展電競已落後於人,若港府有心發力,欲後發先至,必須先釐清電競的定位,單單由創新及科技局領軍、當作科技項目去發展電競無疑與世界潮流有別。此外,若想令電競運動大眾化,港府須釐清電競場館的法規,讓觀眾可以安全舒適地入場觀賽。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