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拆局】十月市,股災月?
美股第三季表現優於全球主要市場:道指飆9%,標指漲7.2%,納指同期漲7.1%,並連漲九季。MSCI世界指數升3.8%,而MSCI新興市場指數繼第二季挫8.7%後,第三季再跌2%。Stoxx歐洲600指數同期升0.9%,日股在外資流入下第三季累漲8.1%,反觀港股恒生指數則挫4 %。轉眼踏入第四季,10月又來臨了。歷史上,10月是傳統「股災月」,10月的美國股市,其波動率遠高過平均值。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自創始於1896年以來,於各年10月的平均每日波動率為1.44%,其餘月份的平均每日波動率則僅1.05%,差異率達37%!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美股道指單日狂跌22.6%;港股亦曾於2008年10月大跌22.5%......
來到今年10月,股市會暴跌嗎?筆者只是普通凡人,欠缺水晶球,沒有預知能力,在此希望從過往的經驗、宏觀的角度和深入的層次與讀者分享一下。
在政治上,特朗普上星期在聯合國大會演講,大言不慚地否定全球一體化,強調美國最爲優先。這些所謂美國的民主政治 --- 實際是數百年的「白人至上」種族主義和霸權主義,最劣根性的美國價值觀在現政府統治下赤裸裸地表露無遺。他們況且與美國精英建制和西方文明對立,更遑論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中、俄、伊、朝等國。權力膨脹沖昏了頭腦,營造了無知的自信與無限的野心,爲了騙得11月中期選舉的選票,在内政紊亂,黨爭激烈下,特朗普將國民視綫轉為對外,繼續其「奸商」本質之「歸功於我,諉過於人」的作風,以「美國爲主,別國為棋」的宗旨及「順美者昌,逆美者亡」的態度處理國際事務,更加表面上强硬地對付俄羅斯、伊朗、朝鮮等非盟國,不但使中東地緣政治局勢變得更嚴峻,隨時爆發意想不到的事項,亦將中國塑造為「掠奪者」。
貿戰會更全面白熱化
事實上,在「白人至上」的狹隘傳統思想中,很多保守洲份的美國白人,心目中的中國人仍是19世紀晚清廢帝時代被賣去外洋當苦工的形象,看到現時的中國人大多是衣冠楚楚,甚至是腰纏萬貫收購美國公司的企業家,滿心不是味兒。特朗普把握時機,把中國「妖魔化」為搶奪美國職位的國家而强硬對之,誤導失落的低教育水平選民,以達矇騙選票之目的。相信中美貿易戰在十月會更全面白熱化,對各行業的經濟影響開始陸續浮現……
中國商務部剛公布,去年對外直接投資首次出現負增長,按年下降19.3%至1583億美元。受害於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手段,首8個月中國企業對美國投資跌幅特大。内部數據也比較緊張,截至8月底止,地方政府未償債務總額為17.66萬億元,約佔去年中國經濟增長18%。地方政府上周更發行價值3789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創每周最高紀錄。9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50.8,低於市場預期的51.2及8月的51.3,創7個月新低。亞洲其他地區的經濟數據也不樂觀,如台灣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跌至50.8,創27個月低位。南韓8月失業率升至4.2%,創8年高位,9月出口按年下跌2.1%,是2016年7月以來最大跌幅。日本9月出口訂單下跌,對生產前景的信心亦跌至近兩年低位,反映企業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感到擔憂。歐羅區方面,IHS Markit公布9月製造業PMI初值由54.6跌至53.3,低過預期的54.4;製造業PMI分項指標的產出指數初值由54.7跌至52.8,創逾兩年低位。
然而,受惠於減稅及擴大開支,美國經濟卻表現強勁。Markit公布美國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初值升至55.6,高過市場預期。第2季經濟增長率最終修訂為4.2%,創近4年最大增長率。密歇根大學9月消費者情緒指數終值升至100.1,創3月以來新高。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上周加息四分一厘,會後聲明重申漸進式加息與美國經濟擴張保持一致,又預期通脹保持在2%附近,今年將再加息1次,明年加息3次。同日美國按揭貸款銀行協會公布,上周30年定息按揭貸款利率按周上升0.09%,升至4.97%,創2011年4月後新高,亦反映利率走勢持續向上。
樓價調整不可掉以輕心
與美元掛鈎的港元,在上周也跟隨加息。雖然是八分一厘,但也反映本地正逐步脫離超低息環境及利率向上的趨勢,而加息的步伐可能比市場預期快,對於資金成本將增加壓力,加重供樓的負擔。當樓價開始調整,所帶出的連鎖性負面反應及影響,尤其是資金持續流走的速度,切不可掉以輕心。其他新興市場如阿根廷、土耳其及印尼等將主要利率分別加至60%、24%和7.5%後,資金流走速度雖然近月有所放慢,但基本問題未有解決,資產遭拋售壓力可能持續,第四季的資金會否再流向美元,令人關注,情況真有點像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前,實令人擔心。
隨時再次變爲外資「提款機」
綜觀上述的混亂政治情況、飄忽資金流向及中美貿戰升級,相信十月份股市將會極度消息化及情緒化,瘋狂地大幅度波動。儘管MSCI指數宣布考慮明年起將A股的納入因子由目前5%上調至20%及富時羅素亦宣布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分類,但消息對A股的刺激作用似乎有限。因爲過往造就內地經濟高速發展主要靠投資、出口及消費三股力量,但是現時缺少了賺取「外滙」的出口,國内經濟下行壓力大增,也直接影響香港的經濟增長。如其他新興市場因政治及經濟環境而導致資金加速外流,形成「骨牌效應」,作爲全球最自由金融市場的香港,隨時再次變爲外資的「提款機」,大家不可不防。在極度波動的股市中,當然充滿短線獲利機會,但要衡量風險胃納,嚴守投資紀律,切忌「短線投機」變爲「長線股東」……
黎永良
資料提供:信報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