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施政報告出台,泛民為何如此不滿?

2018-10-18
劉信
媒體工作者
 
AAA

DEMO1.jpg

特首林鄭月娥在上週公佈了施政報告之後,惹來了不少非議,在野泛民主派亦一如既往,隨即口誅筆伐。然而,劉信閱畢整份報告之後,對於泛民的各樣反應,感到費解的地方實在太多,按捺不住寫下這篇文章。

第一個感到費解的地方,是在之前的梁振英時代,曾俊華還是擔任財政司司長之時,庫房年年水浸,年年都話錢要留待未來用,泛民便批評他做守財奴。到了今日,林鄭月娥大花公帑,由人工島,到補貼侍產假、發展洪水橋,樣樣都使錢,藉此增加香港的居屋供應,改善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泛民又立即有人跳出來,批評政府亂花公帑。

第二個感到費解的地方,是人人都話樓價貴,香港土地供應不足,當時梁振英時代,用「見縫插針」方式去起公屋,泛民便批評,這樣的興建公屋方式,隨時可能缺乏足夠的配套。到了今日林鄭宣布發展洪水橋,興建人工島,為110萬人提供居住單位,還要比青衣更鄰近香港核心地帶,又有人跳出來反對。

第三個感到費解的地方,是人人都話香港過海難,紅隧日日塞車,到了今次施政報告,林鄭建議拉近三條過海隧道的收費,避免人們因為紅隧收費較平,一窩蜂湧到紅隧,她還向巴士進行補貼,免去隧道費,令巴士公司不能因此加價。與此同時,政府的人工島計劃,其實增加大嶼山、九龍西和新界西的來往港島的方法,又有人跳出來反對。

第四個感到費解的地方,是人人都想普選,劉信都想普選,但梁振英時代推動政改的結果,便是淪為沒了期的爭拗,泛民還因此發動佔中,意圖癱瘓香港。汲取了梁振英時代的教訓,林鄭決定先集中精力,解決經濟和民生問題,又透過填海計劃,解決土地供應短缺,以及縮短基層輪候公屋的時間,泛民又因此跳出來反對,要求政府重啟政改。

第五個感到費解的地方,是某些人不斷主張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其實即是逼使政府用市價去回收農地。劉信過去已撰文提出,發展商正是明白引用《收回土地條例》的好處,才會事先囤積農地,等待政府將來高價收回。因此,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其實是弊大於利。

到了今日,林鄭提倡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與發展商共享相關土地,付出的成本自然更低,減卻了政府的開支,亦免去了「官商勾結」的影響。特別是不論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抑或人工島,均不少於六成會用於興建公屋,現時公屋輪候時間已經去到五年,還不是最急切的問題嗎?為何泛民還要跳出來反對呢?他們究竟在反對什麼呢?為反對而反對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對於香港新的政治環境和選舉生態,非建制派顯然並未能適應,心底裡仍然是排抗新的選舉制度,但同時,完善後的選舉制度,絕不可能是「一時」之制,將會一直沿用並成為香港政制發展的「新路徑」,這意味拒絕接受新選制,不只是缺席一屆的選舉,而是永遠隔絕於香港選舉之路,這樣政黨就沒有再存在的需要和意義。非建制派如果接連拒絕參加新的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意思已經非常明確,就是「永別選舉」,這樣其成員就要思考出路問題,不想選的可留下,想選的化整為零,劃清界線,丟掉包袱,輕裝上陣,似乎是唯一出路。

    韓成科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