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香港泛民還會參加區選嗎?
港府繼兩年前修改立法會選舉遊戲規則後,上星期又公布以「愛國者治港」原則為基礎的區議會改組方案,銳意翻天地覆改變區議會的組成和選舉方式。民主派陣營今年年底還會不會參加新一屆區議會選舉,連日來備受政界關注。
區議會在香港只是一個地區性諮詢組織,但由於成員是經市民一人一票選舉產生,具有相當大的民意基礎,在九七年回歸後,成為立法會以外另一個表達政治訴求的平台。民主派憑着市民對政府施政不滿,曾多次在區議會選舉中大勝,2019年更囊括了近九成區議會直選議席。
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的大氛圍下,北京過去三年一直把國家安全放在治理香港工作的首要位置,區議會也成為當局改革香港選舉制度的重點對象。最新公布的區議會改革方案,就設下多個關口防範民主派再次壯大,包括明確指出以後的區議會絕不是政權性組織,以防止有區議員濫用權力。
為了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港府這次也首次引入資格審查制度,審核參選人士是否擁護《基本法》以及效忠特區政府。參選人必須通過資格審查才能參選。
與此同時,當局又要求區議員接受地區民政事務專員的領導,逾八成區議員是由委任和間接選舉產生。政府也會設立履職監察制度,監督區議員的工作,隨時取締不符合表現的議員的席位。
一連串的改革,令民主派陣營內部對是否還要參選區議會意見紛紜。部分泛民人士認為,根據新的選舉制度,日後區議會直選議席只有88個,佔470個總議席的兩成。在雙議席單票制下,民主派即使派人參選,最多也只能拿到44個議席,在區議會幾乎沒有影響力,參選意義不大。
而且,以往區議員只負責小範圍的地區工作,但制度改革後,直選的區議員負責的選區面積將大為增加。對資源越來越匱乏的泛民政團來說,這並不是好事。
事實上,民主派即使參選也未必能夠勝出。原因是:自從香港推出新選舉制度以來,民主派支持者的投票意願就節節下降。前年的立法會選舉,民主派更全軍覆沒。若民主派繼續參加區議會直選,也很可能會出現類似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有意參選新一屆區議會選舉的參選人,日後必須先過資格審查,並取得三會(地區分區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各三個提名,即合共九個提名。若無意外,日後的「三會」委員很有可能由政府委任的建制派地區人士出任。多年來,建制派地區人士都是民主派在地區的競爭對手。要民主派向這些昔日對手「低頭求票」,在情感上恐怕一時難以接受。
然而,大部分政黨成立的目的是在選舉中勝出。若民主派完全放棄區議會選舉,只會淪為論政團體,在政治上更沒有影響力。所以雖然此次區選方案較預期差,民主派至今對是否參選並沒有說不。由此來看,民主派參加年底區選的機率仍然是看高一線。
換一個角度說,港府這次推出的區議會改組方案雖然確實對民主派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但建制派也別高興得太早。改革後的區議會無疑有利建制派政團力量發展壯大,可它們也必須在地區工作方面交出讓全港市民滿意的答卷,否則無法說服港人改革後的區議會比過去更好。
而對港府來說,沒有了泛民的區議會也不一定是好事。畢竟民主派陣營有逾六成的民意支持。假如區議會沒有他們的一點聲音,最終會影響到政府的地區治理效能。
我舉個親身例子。香港西九龍高鐵站今年年初恢復營運後,越來越多人乘搭高鐵往返香港和中國大陸。我曾經有兩次在星期五晚上搭高鐵回香港,兩次都在高鐵站的德士站等了很久都沒有德士,現場大排長龍。
好不容易等了近一個小時才有德士到來。我上了車後忍不住向司機吐槽。司機說,原來香港高鐵站德士站的設計有問題,平時很難吸引德士主動駕進去載客。一到晚上的繁忙時段,更是一車難求。
高鐵站是許多旅客抵達香港的第一站。若遊客要在高鐵站德士站候車多時,他們對香港自然不會有好印象。奇怪的是,這麼久以來竟然沒有政團反映這個問題。這個小細節,正好反映區議會「五光十色」的重要性。
誠然,穩定是社會發展的基石,《香港國安法》制定後,香港社會這兩年確實穩定了。在確保參選人不是反中亂港分子的前提下,當局應該鼓勵溫和的民主派參選區議會,以保障社會聲音多元化,推動香港治理水平繼續向前邁進。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