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去政治化吸引選民

2023-11-16
紀碩鳴
資深媒體人
 
AAA

成也政治敗也政治,香港區議會選舉也是如此。但區議會的職能決定了它不是監督政府的機構,而是協助政府改善民生、完善社區建設的一級架構。所以,區議會議員的選舉,應該遠離政治,選出真心想為民眾辦事、真心能為民眾辦事、能真心做實事、心系市民福祉的議員。去政治化才能選出更為符合社區建設,符合香港整體利益的區議員。
2023年區議會提名已經結束,香港市民即將迎來選舉改革後的又一場選舉,進入選舉動員是接下來的主要內容。本次選舉是香港特區重塑區議會、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後的一場香港大型選舉。
各政黨都在積極備戰。香港民建聯主席陳克勤公佈,該黨派出超過122人參選,44個地方選區選舉都會有人參與;香港工聯會早前宣佈將派出25人出戰地區直選、21人參加地區委員會界別“三會”間選,合共46人參選。經民聯、民協等也公佈了參選人的相關消息。
民建聯競選口號是“成就好社區”,以服務社區建設社區為重任,與市民同心合力,一起建設我們的共同家園;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則表示,工聯會作為香港愛國愛港的一面旗幟,有責任帶頭支援完善地區治理有關的各項工作,當仁不讓,參加新一屆區議會選舉,繼續實踐工聯會地區工作「服務市民走在前」的初心和使命,同時,也是身體力行表達對完善地區治理、對區議會新選制的堅定支持。顯然,大家都明白,服務社會,服務市民,完善社區建設才是區議會的重要職責。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黨也宣佈將推薦8人參選今年12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稱其成員「符合效忠特區」等參選條件。該黨主席羅健熙在媒體撰文,聲稱香港「前景暗淡」、「新的區議會選舉制度倒退」、仍堅持在體制內「說香港人話」等等。顯然,民主黨沒有區議會服務市民的意識,打的還是政治牌。
香港動亂那一年的區議會選舉,反對派以政治牌帶偏了區議會選舉,雖然催化了投票率,但完全偏離了區議會服務市民的主題。那場選舉後反對派佔了優勢,反而讓香港市民成了輸家,因為絕大多數選上的反對派區議員沒有社區服務的經驗,不知道也沒有準備如何服務市民,只知道為反對而反對。經常將政治議題帶入議會,令區議會本應關注地區民生的原意變質。他們根本不知道區議員的職責,之所以當上區議會議員,也是因為政治理念而非服務信念。
如今,特區政府明確了區議會的職能是向政府提供意見,包括影響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人的福利的事宜;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公共設施及服務的提供和使用;政府為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制訂的計劃是否足夠及施行的先後次序;及為進行地區公共工程和舉辦社區活動而撥給有關的地方行政區的公帑的運用;及
在就有關目的獲得撥款的情況下,承擔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環境改善事務;
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康樂及文化活動促進事務;及有關的地方行政區內的社區活動,等等。
區議會的性質就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區域組織,就各地區層面事務、區域內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及立法會提供意見,區議會本身不具備實質性行政或立法權力,其職能與權力是“低政治性”的,其宗旨是圍繞服務社區內人民群眾。
在新一屆區議會議員的選舉中,選民往往關注的是哪位候選人更能體察民眾所需所想、為所在區域市民辦實事,聚焦的是參選者的個人能力及努力程度,不會看其所代表的政黨。畢竟,自家門口的生活事,與那些政黨並無直接關係。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不少選民包括大部分“首投族”,在投票的時候“只看顏色,不論成色”,區議會選舉“民生福祉”的主旨完全失焦的“泛政治化”不應該也不會再有了。期待以政治牌獲得香港市民的支持,在這一屆區議會選舉中絕對沒有市場。
在歷經一年暴亂、三年疫情後面對重建的香港,市民更關心的是手中柴米油鹽醋,關心的是自家門口的市政建設,區議員選舉去政治化才能讓市民有興趣。 

延伸閱讀
  • 劉業強希望各位市民特別是鄉郊居民,能夠在12月10日星期日的區議會選舉中把握手上的一票,投選心儀的候選人。

    劉業強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