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生:許勝不許敗的地球保衛戰
「飛燕」蹂躪日本關西機場、「山竹」大幅破壞香港沿海海堤、「明日大嶼」人工島爭議,令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這些耳熟能詳的危機名詞,再次得到關注。
全球氣溫升超過兩度 人類無法避免滅亡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報告,人類需要把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攝氏1.5度內,否則將會面臨重大威脅。國際間一直以攝氏兩度為溫度上升界限,但科學家發現如能將幅度進一步縮小,全球因氣候變化而需承受食水不足的人口將減少一半,喪失家園的人口將減少1,000萬,受影響的物種亦會減少百分之50。
除了其嚴重性及受影響範圍廣外,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更是不可逆轉。一旦氣溫上升超過兩度,永久凍土解凍會釋出古時細菌,有機會引起大規模疫症;海洋洋流失去氣溫調節的作用,颶風吹襲加劇,人類將無可避免步向滅亡之路。
能源及節能科技 是致勝關鍵
要懸崖勒馬,科技是不可或缺。可再生能源能應付能源需求,同時減少開採煤礦石油造成的污染,減少碳排放。現時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日漸成熟,太陽能、水力發電等日漸普及。然而,天然能源面對發展成本高昂和效率低,提升能源轉化效率就變得相當重要。如太陽能電池以前的轉化率只有數個百分點,現時已提升至20%。
除了轉化效率,提升用品的能源效率亦有助減少碳排放。耗能產品如冷氣機、照明設備的使用十分普遍,透過提升能源效率可以令產品減少消耗能源。
香港推行強制性能源標籤計劃,協助消費者選擇能源效益較高的產品,達致節能目的。產品能源效益亦能透過智慧系統進一步提升。現時物聯網技術發展成熟,建築物和家居節能管理系統也日漸普及,透過系統將冷氣機、冷卻水塔等不同設備整合,令能源效益最大化。
香港面對氣候挑戰 責無旁貸
香港政府因應氣候變化制訂了《氣候行動藍圖2030+》,分別於電力供應、能源需要管理、低碳運輸、低碳消費四方面着手,目標是在2030年將人均碳排放量由6.2公噸降低至3.3至3.8公噸。藍圖亦訂立減緩、適應、應變三大方針,去減低氣候變化對城市的影響。
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需要跨部門合作。環保署負責統籌或發展如天然氣發電廠、屯門轉廢為能T·PARK、綠色建築等基建;建立以鐵路為骨幹的大型運輸系統則由運輸署負責;防洪加固等措施由工務部門進行,可見部門之間緊密合作必不可少。
政府亦成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協調各部門工作並檢視基建的設計標準和抗逆能力。宣傳及敎育方面,環保署亦應提升公眾對氣候轉變的危機意識,同時呼籲市民投入綠色生活,合力減少碳排放。
科學家在聯合國的報告中警告人類只有12年時間去扭轉現時形勢,要力挽狂瀾,個人、社區、政府及國際層面均需要作出回應。這場地球保衛戰,我們許勝不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