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習近平南巡 預視大灣區發展未來重要性
不少本地媒體用上香港視角去看港珠澳大橋開幕,以及大幅度忽視了習近平南巡的新聞,致使焦點盡在林鄭月娥何以站在主席旁邊,又或是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的交通時間等。但看看鄰近地區和官方媒體的報道,全部以滾動式新聞,全面採訪和分析習近平南巡的行程和精華。不論是電子商貿、中小企、醫藥等,都包含了國家未來經濟持續開放以及講求自主創新的方向。而習近平今次沒有選擇到訪香港,或多或少顯示了香港不再是單一龍頭。
改革開放四十年,香港對國家和珠三角地區發展舉足輕重,但是鄰近地方已經成長起來。深圳提出深中通道,連接起深圳和中山珠海,廣州的航空交通,地區經濟也急速成長起來。香港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中,注定要與大灣區命運連結起來。媒體和政客與其只是針對特區政府,建制與其只是安守本分,倒不如結合力量,想想香港在大灣區應當發揮什麼作用。
林鄭月娥在港珠澳大橋啟用儀式上,並不是只有拿出明日大嶼這概念,而是切實地希望和推動港珠澳大橋日後,如何發揮提升香港競爭力的點子。有質素的人流和物流都會有效提升香港旅遊業、物流和貿易發展。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最需要的是發展好經濟,有了港珠澳大橋,以及國家政策,香港可不能繼續抱殘守缺,而是要想想如何與深圳、廣州、中山分工。
習近平到訪了深圳的前海,他明確指出了前海的模式有效,而且可行。他期望未來國家要研究出類似可以複製並大量推廣的案例。試想想,如果未來在西部、東北都出現類似的地區和試驗場,香港的人才和經驗就可以發揮,一如八十年代一樣,把服務和人才輸出。
筆者非常認同歷代領導人的願景,中國走在改革開放是一條非常正確道路,只有繼續開放,與世界接軌,這樣中國才能繼續發展下去。習近平這次南巡會否成功引領國家邁進下一波繁榮,關鍵不單止在於中央,也要香港以及大灣區成員攜手努力才成。面對近年區內形勢的多變,未來的路一定會有困難迎面而來,大灣區需要更多優質企業和專業人士,期望特區政府主動跟大灣區領導,謀劃更多有利經濟貿易、創新科技、文化產業以及便利港人在大灣區發展的措施,這樣可望再一次發揮香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