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港府要主動作為 減障礙增大橋流量
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終於通車了,包括香港人在的中國人又創造了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奇蹟,不但在於其建設的難度以及首創性,還在於其無可估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條目前世界最長的橋隧跨海大橋,不僅是一條打通粵港澳大灣區的經脈的咽喉要道,而且必然成為南中國沿海大動脈的關鍵性樞紐。筆者相信,在這座大橋也出現“塞車時刻”,那必然是粵港澳大灣區輝煌之時,也必定是中華民族復興又踏上一個新台階之日。
令人著急的是,當下大橋的車流人流還很不令人滿意。通車後的第一個週日,全日約車流3000架次,共有近8萬人次經大橋香港口岸出入境,傍晚6至8時,出境旅客增至每小時3,500人次。根據2008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大橋於開通初期,車流量估計為每日9,200至14,000架次,即每小時383架次至583架次;至於人流方面,則為55,850至69,200人次,即每小時2327至2883人次。
大橋承載量未充份發揮
似乎,人流尚算多,還發生短時間的等候現象。不過,在週日人流應高於平日很多。重要的是,這條主要功用是通車,而目前的車流未及預計的兩成。據悉,以大橋的設計流量計,每日可過車20萬架次;粵港澳三地聘請的顧問之前對港珠澳大橋車流量的估算,預測在2030年及2037年每日分別會有約2.9萬輛次及約4.2萬輛次行經大橋;每日客流量約分別為12.6萬及17.5萬人次不等。
據珠海方面介紹,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設計日通關能力超過25萬人次,其中珠港之間出入境旅客15.33萬人次,珠澳之間出入境旅客10萬人次,能夠滿足港珠澳大橋中長期通行能力。那麼,相信香港方面的日通關能力也不應低於25萬人次。這就是說,要完全發揮大橋的功效,還相去甚遠。
問題嚴重的是,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太多人為障礙,致使想上橋的人車,望橋興嘆。筆者沒有兩地車牌,當然就不能利用這條橋去珠海或澳門,原以為隨便上橋打個轉,在珠海關或澳門前返回,也可領略一下大橋霸氣及伶仃洋風光也好呀。誰知,也是不行的,在大橋香港口岸前就要回頭了。相信,不少人和筆者心態一般,這個不行不方便,也使大橋少了很多流量。
當然,更主要的是,單Y設計使大橋在深圳沒有落橋位,是主要問題。不過,筆者相信,不會等到“五十年不變”到期才會解決這個難題。
珠澳邊檢方式減省排隊時間
事實上,事在人為。筆者要讚澳門政府。他們創新,和珠海首次採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模式,大大方便了旅客和車輛的便捷通行。當下,由於粵港澳三地各有各的管轄區,大橋作為連接三地的跨境通道,採取“三地三檢”模式。三地口岸由三地政府各自負責設立和管理。而澳珠則“合作查驗、一次放行”。
如所周知,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大優勢,就是香港和澳門實行一國兩制的制度,使到大灣區有著內地其他地區所沒有的特殊優勢。值得強調的是,這種優勢也是國際社會其他地區沒有的,社會主義社會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已為當今世界許多經濟專家所認可,並遺憾的認為難以模仿的。只是,三個不同的關稅區和邊境管制區,也為粵港澳三地的融合發展帶來了限制。因此,當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打通經脈減少互聯互通的障礙,是至關重要的。
筆者看到,這次能夠上港珠澳大橋的車輛不多,手續諸多麻煩,能上橋的要掛著三個以上的車牌,頗為感慨。這其實還不如歐洲申根公約國家的車輛互相通行方便。不管怎麼說,香港和澳門與廣東同屬一個國家,有什麼事情不能商量著辦呢?
也因此,這次澳門和珠海創新了“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使筆者欣喜。在旅檢大樓B區珠澳口岸,出入境檢驗共有40條自助通道,不過這裏自助通道要比珠港進出境自助通道略長,在通道兩端旅客先後刷兩次卡,一次為珠海邊檢係統查驗刷卡,一次為澳門邊檢係統查驗刷卡。因為要兩次刷卡,珠澳口岸出入境自助通關時間比珠港出入境查驗時間略長,但進出兩地口岸只用排一次隊,整個通關時間又會大大縮短。
同樣,在珠澳人工合作查驗通道,同一個服務崗亭可以坐4名邊檢民警,珠澳各兩名邊檢警察可以背靠背聯合查驗左右兩條人工通道。顯然,這種“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旅客減少一次排隊等候的時間,大大提高通關效率。
將新通關模式推廣至全大灣區
據悉,珠海海關之前也有管理的創新,例如拱北海關已早在拱北口岸、橫琴口岸實施「一站式」驗放車輛,在橫琴口岸開展關檢「一機一台」查驗機制,並與澳門海關開展了一系列查驗結果參考互認等,都取得較好成效。下一步,內地海關將有計劃推廣這些經驗,擴展「一站式」通關,使到通行港珠澳大橋的粵港貨車實行「跨境快速通關」監管模式,打造高速通關平台,最大限度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要素便利往來,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筆者認為,三地政府尤其是香港政府,應該密切注視這種新的通關模式,總結經驗,在大灣區內逐步推廣,甚至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創新,使到大灣區的十多個口岸既能管得住又極大方便通行,更充分發揮大灣區的優勢縮小限制。
香港政府要主動作為。如所周知,香港與內地合作,問題多出在港方,所要要強調香港政府主動作為。自然,讓某些咬文嚼字的人,肯定會挑出諸多問題,但是澳珠兩地合作,又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有法律問題可以通過立法解決,有行政問題可以通過政府協商解決,重要的是兩制不要忘記一國的前提,一個國家之下難道還要嚴過其他國與國之間的人員往來管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