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美容事故點止毒針!各種療程意外你要知

2018-11-12
 
AAA

香港再發生致命醫學美容事故!一名52歲女子在尖沙咀格蘭中心整形外科醫生李宏邦診所內,懷疑接受醫學美容服務後突然昏迷,送院治理延至今早不治。事件再次引起大眾對醫學美容療程安全問題的關注。

相關文章:52歲女子疑注射肉毒桿菌針後死亡 警介入調查

shutterstock_1142848928.jpg

(shutterstock)

HIFU溶脂變中風

轟動全港的2012年「DR醫學美容事故」,4名接受靜脈輸液療程後致敗血性休克留醫女病人,事故中的療程包括在使用者身上抽取血液,加以濃縮及處理,再將混合物經靜脈輸液送回體內。為死者治療的主診醫生指出,在死者的血液樣本中發現強抗藥性的膿腫分枝桿菌,即使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仍然無效,顯示有關療程涉及高危醫療程序,一旦出錯足以致命。

「DR醫學美容集團」靜脈點滴療程後,出現敗血性休克。

延伸閱讀:

DR醫學美容案件 周向榮陳冠忠分別判囚12年及10年

DR醫學美容案件 陪審團裁定周向榮陳冠忠誤殺罪名成立

東莞前年初亦有女子在深圳一間整形中心進行割雙眼皮及隆胸手術期間死亡,整容醫生及麻醉師竟不顧而去。

2014年時曾有患心漏病的30多歲女士使用高強度聚焦超聲波儀器(HIFU)「打散肥膏」 減肥,但療程卻導致有脂肪堵塞血管引致中風,幸最終在脂肪融化後能康服。

另外,俗稱「脂肪溶解」的脂肪分解注射劑 (亦稱爆脂療程),於脂肪分解注射劑有機會使用腎上腺素外,美容院的抽脂療程亦會用到腎上腺素,由於抽脂需要麻醉,麻醉劑會加入腎上腺素,用以幫助血管收縮止血,但過量使用腎上腺素或錯誤注射入血管,則有機會導致血壓上升、心律不正、抽筋及昏迷,甚至死亡,故此該些醫療程序必須由註冊醫生進行。

至於坊間流行的5種醫學美容療程包括3種美白針、高濃度血小板血清及磷脂醯膽鹼,全部均需進行皮內注射及靜脈輸注等高風險操作,並缺乏醫學及安全實證,沒有臨床證據證明有美白功效,更可能出現嚴重副作用。

12341412.JPG

評定20種醫學美容儀器風險

政府於曾委託顧問研究激光、射頻、冷凍溶脂、大腸水療法及植髮儀器等20種醫學美容。文件建議醫療儀器按風險水平分為「極高」、「高」、「中」及「低」4級別。若某儀器獲評定為「極高」,屬於類別I,須為註冊醫護專業人員操作;類別II包括激光及大腸水療法,則要由註冊醫護專業人員或需註冊醫護專業人員在場監督。

冷凍溶脂、高強度聚焦超聲波(HIFU)、紅外線(IR)等儀器則評為類別III,規定由符合類別I、II,或已接受政府認可的培訓的人員操作。

離子導入法、磁力脈衝(PEMF)及短波頻脫毛等為最低風險的類別IV,沒有限制使用。

報告雖建議設有「極高」風險級別,惟政府選定的20種儀器中,並無一項是被歸類為「極高」風險。報告又建議,被評為第II級至IV級的一般醫療儀器在推出市面前,須向衛生署註冊,有效期為3年,其後再註冊。無論儀器是否須註冊,醫療儀器的貿易商須向署方註冊或申請牌照。

香港皮膚科醫學院前院長陳衍里批評,美容業界長期對醫學美容療程可能引至的起水泡、永久疤痕及白內障等併發症隻字不提。

 

資料來源:文匯報、綜合報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