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珮帆:新科技杜絕鼠患
今年9月香港發現全球第一宗經老鼠傳人的戊型肝炎個案,本月再發現同類患者,令鼠患問題再次受到關注。根據衛生署鼠患參考指數,2017年鼠患參考指數為3.5%,較2010年的1.5%高出逾1倍,荃灣區在本上半年更錄得8.2%,接近10%的警戒線,反映本港衞生情況令人擔心。
筆者落區時曾目擊有老鼠跳入垃圾桶,吃飽後咬破垃圾袋,由垃圾桶的底部逃之夭夭,可見現時垃圾桶的設計未盡完善,變相「養肥老鼠」。筆者亦收到市民求助指,老鼠不但在屋邨橫行,更走入屋內「搵食」,有市民屋內的一塊鼠板竟然捕捉到6隻老鼠。更有居民稱見到屋邨內的「老鼠大過貓」,令住戶人心惶惶。
歸根究底,當局的清潔衛生工作不達標,加上治鼠方法過於古老,以致鼠患嚴重。現時滅鼠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毒餌或捕鼠器。但毒餌不只對老鼠有害,其他動物,如:貓狗不幸吃到亦會中毒。另外捕鼠器成效不彰,未能消滅大量老鼠。而且上述兩種方法均不能清除老鼠的匿藏處,治標不治本。
海外有國家運用新技術滅鼠,例如:12年前有紐西蘭公司研發A24捕鼠陷阱,以高壓二氧化碳推動活栓擠壓老鼠頭部,環保無毒,雷奇歐拉國家公園的原生島安裝A24一年後,鼠患指數由70%跌至0,效果顯著。
其他滅鼠科技還有:美國紐約利用隨處可見的乾冰,以大數據找出老鼠的匿藏處,然後放入乾冰,當乾冰融化時會釋出大量二氧化碳,令老鼠窒息而死;由於老鼠繁殖能力驚人,一對老鼠一年可誕下過千子孫,紐約亦嘗試餵食絕育藥,源頭減「鼠」;家居可利用20KHz~55KHz的超聲波裝置,使老鼠難以忍受而離開活動範圍,驅趕家中老鼠。
食環署官員在本月13日的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上表示,樂意嘗試新方式,包括會引入夜視監察鏡頭,監察老鼠的活躍程度。然而,單靠監察並不能解決鼠患問題,必須主動出擊,引入新科技滅鼠。
香港身為國際城市,不能被老鼠圍城破壞美譽。政府必須認真檢視滅鼠政策,改善垃圾桶的設計,令老鼠難以覓食,並參考外國的新科技,達致有效減少老鼠數目。當然,保持環境清潔才是治標方法,政府除了要勤清理垃圾和街道,建議與區議員多加合作,改善社區的衞生問題,杜絕鼠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