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林:為何政府的開放數據困難處處?

2019-01-09
徐如林
公共事務顧問
 
AAA

data1.jpg

開放數據(Open Data)是民間和業界呼聲甚高的議題,不少應用程式都需要建基於各機構組織開放出來的數據,而出來的效益可以是大到難以想像的。舉個例,相信大家到外地旅行或不熟悉的地方前,都會先到Google Map「實地考察」。大家還記得這些空間資料未被如此有系統地收集及開放的年代嗎?大家都需要帶著紙本地圖去旅遊,而且還沒有實景和最佳路線圖等功能呢!政府作為最大的資料管理者,實在是開放數據的最佳推手,然而為何實行起來卻困難處處?

官僚心態 少做少錯

公務員其中一個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不會創新,不敢冒險,抱持「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態度。但這亦難怪我們的公務員團隊,這是整個政府的作風和文化問題。或許是在英殖時代時公務員習慣聽從洋人上司的指令,或現在由非公務員出身的問責官員「空降」領導,香港的公務員普遍缺乏擁有感(Sense of Ownership) 和 自主(Autonomy),容易以過客甚至「交功課」的心態處事,令政府的施政和行政流於短視或虎頭蛇尾。因此,人人都開始保護自己,盡量莫要做「有鑊氣」的工作。這樣四分五裂的機構,自然難有革命性的創新。開放數據有時甚至對政府來說是毒蛇猛獸,因為稍有處理不當,可能會背上資料外泄等罪名,在政府官員的角度看,可能是吃力不討好的「玩火」行為。

所以,要政府的開放數據做得好,就要靠高層官員帶起。除了高層官員自己本身要確切明白開放數據的好處,並以最大力度推行之外,高層也要著力摒棄政府的問責和推卸風氣,推廣沙盤/溫室文化,令公務員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去嘗試新的做法和措施。更進一步的話,可以以失敗的次數加上從失敗習得的經驗作其中一個升遷的考慮因素,鼓勵敢於創新嘗試,而且用心整理學習經驗的同事,而非將成功找出「此路不通」的同事列入黑名單。

政府架構疊床架屋 統整數據勞師動眾

大數據的精髓,在於透過電腦的強大運算能力,找出人類肉眼難以找出的關係和因素。有時候,有用的數據散落在政府不同部門中,例如每天行駛某公路的車輛數目、該公路的空氣污染指數及該公路發生交通意外的頻率等,就不是一個部門可以掌握的。疊床架屋的架構在此就妨礙了政府找出一些有用的因果關係,令大數據技術得物無所用。而且,每個部門在收集和使用數據時,每每有某些指引和規矩要遵守,即使每個部門都願意在政府內部分享其數據,礙於私隱條例等原因,政府要進行有效的數據整理和分析時都十分有困難。

因此,假如政府真想有效運用這些數據,或開放予公眾作不同的數據運用,則需要從政府架構和規例著手。例如,建立一個部門直接隸屬行政長官或政務司司長辦公室,並賦予相當權力,令其可以中央統整政府上下的數據,並在合理和不影響私隱等情況下公開。此外,立法方面亦需要作適當配合,在合理情況下,讓政府有權將分散式數據(Aggregated Data)和公眾數據(Public Data)公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為使數據應用普及化,當局應及早推廣地理空間數據的重要性,並提升公眾對空間數據的認知度。發展局轄下的地理空間實驗室(GeoLab)於7 月底正式啟用,可謂任重道遠。

    鄧淑明  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