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平:中國為什麼不能加入《中導條約》?

2019-02-19
宋忠平
評論員
 
AAA

mili1.jpg

2019年新年伊始,美國和俄羅斯兩大當事國先後發出狠話要退出《中導條約》,而且都開始履行退約手續,俄羅斯甚至已經重啟中程導彈研製和部署新計劃。對此,中國和歐洲等國都表達了堅決反對的一致立場。一旦美俄毀約將會對歐洲國家帶來「新冷戰」陰霾,也會讓歐洲國家重新籠罩在核武器的恐怖氣氛中。

就在這樣一個國際大背景下,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在德國舉行,針對《中導條約》的去留再次成為各國爭論的焦點問題,尤其是中美之間多次碰撞和較量。

中國堅決要求美俄兩國重新進行《中導條約》的雙邊核裁軍談判,增加限制性條款,讓這樣一個有助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的條約得以延續。

德國則希望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共同進行《中導條約》的多邊談判。理所當然招致中國的反對和抵制。

美國要求中國、印度、朝鮮、伊朗等國都要參加《中導條約》談判,最終簽署一個多邊條約。

俄羅斯則要求北約中的一些有中程導彈能力的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等,應該加入《中導條約》談判,並最終簽署多邊條約。

中國為什麼不能加入多邊的《中導條約》談判呢?

一是因為美蘇兩國簽署的《中導條約》是核裁軍協定,是針對核導彈的裁軍條約。雙方簽署後銷毀的「潘興」和SS-20等導彈都可攜載大量戰術核彈頭,並一併隨着導彈的銷毀而銷毀。因此,《中導條約》的簽署是美蘇核裁軍的重要里程碑,為兩國實質性簽署《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中國不參加核裁軍的立場至今沒有絲毫的變化,就是因為美俄才是核裁軍的主體,它們兩家所擁有的核武器佔到了全球的九成,中國核武器數量只有它們的零頭,完全不足以與美俄兩家相提並論。因此,只有當美俄銷毀到一定數量的核武器後,與中國等有核武器國家具有可比性時,中國才有可能參與核裁軍的談判。因此,中國拒絕參加《中導條約》的談判是基於中國自身核裁軍立場的一慣性和一致性原則。

mili2.jpg

二是因為中國的「東風」中程彈道導彈、中短程彈道導彈以及「長劍」中程巡航導彈都是常規戰鬥部,不是核導彈,完全不是美俄兩國核導彈談判的對象,也就不存在參與談判的必要性。從俄羅斯以歐洲為籌碼威脅美國說「歐洲將成為俄羅斯核打擊對象」,就能看出來俄羅斯如果重新部署針對歐洲的導彈依舊是核導彈,因此必然是《中導條約》談判限制的對象。

儘管中國提出的火箭軍,也就是原來的第二炮兵是「核常兼備」原則,但這個「核常兼備」指的是,火箭軍既有核導彈,也有常規導彈,而射程在500到5500公里的導彈都屬於常規導彈序列,因此中國沒有符合這一射程的核導彈要納入到核裁軍談判中,加之核導彈數量極為有限,也就是就算談判也只能放在美俄談判並銷毀大比例導彈後才可能參與核裁軍談判。而其他國家,尤其是印度、朝鮮、伊朗、以色列、英國、法國等國家,所擁有的中程導彈和中短程導彈基本上都是可攜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導彈,包括核彈頭,因此從理論講,可以參與核裁軍談判,但由於數量很有限,因此也有必要等到美俄完成大量核裁軍後才能參與多邊條約的談判。

對此,美國心知肚明,俄羅斯也對中國立場表示理解。

但美國執意退出《中導條約》只是拿中國做借口罷了。一方面,退出《中導條約》將會極大危害俄羅斯、中國和歐洲的地緣政治利益,讓美國實現「單贏」目標。二是美國比較忌憚中國的是火箭軍的常規導彈部隊,包括反航母的「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一直是美軍的眼中釘,一旦要求中國銷毀這些導彈將會讓美軍形成對解放軍的絕對優勢,這絕對是美軍樂見其成的。因此,中國無論如何也不會上美國人的當而貿然加入多邊《中導條約》的談判和簽署。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藍軍,在軍事訓練演習中負責扮演假想敵。他們並非只是簡單的對抗,而是要深入透徹分析研究假想敵的戰術戰法、武器裝備,對未來戰場上可能的對抗角斗進行推演,才能達到實戰化的作用。因此,藍軍被譽為軍隊戰鬥力的「試金石」「磨刀石」。

    甘若水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