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金融供給側改革 整治A股瘋牛症
美股周一反彈,雖然波音公司因墜機事件股價逆市勁瀉,限制了道指升幅,埋單僅0.79%,標普500指數和納斯特指數卻分別漲1.47%及2.02%。恒指昨天高開後一直向上,尾段略有反覆,最終以28920點報收,再飆417點,29000點關前遇阻力,成交維持超過千億元。
港股造好除了承接美市升勢,也受A股上揚帶動。滬指上周五急滑令投資者擔心會否步入新一輪跌市,惟經過「兩連升」並收復失地,應可讓股民信心稍稍增強。
市場對「A牛」強勢存疑,因為無論是1997年、2000年、2007年,又或最近的2015年,內地股市皆未能擺脫先繁榮後蕭條(Boom and Bust)的急升暴挫循環,深恐今次亦將如此。
由散戶買賣主導,是A股經常大上大落、無法形成「長牛」的原因之一(制度還須改善、監管也欠效率,當然亦是重要因素)。不過,隨着A股獲納入更多國際指數,吸引外資持續流入,這格局有望打破。瑞銀認為,受惠海外資金佔成交比例逐步上升,A股有機會轉由機構投資者主導,此變化估計有助降低散戶追漲殺跌對大市的影響,減少市況波動。
中央政策也看到支持股市的用心。科創板去年11月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中證監今年1月底發布細則徵求意見,預期最快年中首家科創板企業可以掛牌。科創板被譽為要打造成「中國版納斯特」,現階段看固然只是期望,但肯定可為一批科創企業提供融資平台,並給投資者帶來更多資產配置的選擇,同時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此外,內地大幅削減稅費之餘,表明會推進房產稅,表面上自相矛盾,使投資者對樓市前景也打了折扣;然而,這有利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內地一向過分依靠房地產業,GDP與樓市表現相關度極高。據瑞信《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資料,內地居民的非金融資產(主要是物業)佔總資產約62.2%,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2018年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亦提到,住房佔家庭資產比重達77.7%,反映物業是內地居民財富的最大部分。
房地產業由上游、中游以至下游,整個產業鏈覆蓋面廣泛,因此,很多國家或地區都十分重視該產業,政策甚至向樓市傾斜,惟經濟要相對平衡發展,擴大金融市場(特別是股債)規模,往往是發達國家的取向,美國、日本、英國及多個歐洲國家的居民非金融資產佔資產總值比例均低於50%;而非金融資產佔比愈高的國家或地區,多數是新興市場。
作為新興市場一員,中國科創板出台加上積極推進房產稅,相信就是要把供給側改革轉向金融領域,藉金融市場發展支持經濟轉型升級。這個如意算盤能否打響,目前言之尚早,迫在眉睫的反而是如何避免A股衍生泡沫,以防Boom and Bust重演,讓「慢牛」可順利成形。
信報投資研究部
信報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