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崇天:演說其實很簡單-戒掉不必要的肢體語言

2019-04-25
嚴崇天
前有線娛樂台主持
 
AAA

a30463b5-fbe7-4308-8da5-58719b1013f5.jpg

曾經有學生問我:「每次上台演講,就算我說得多流暢,都總會讓人覺得我很緊張,這是什麼原因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演說所包含的元素。巴西聖保羅尖端演講公司曾經針對演說溝通技巧的三大主要元素(肢體語言、語調及演說內容)進行調查,調查發現,觀眾最重視的演說元素是肢體語言,比例佔55%,證明肢體是演說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肢體語言可分為「有目的性的肢體語言」,以及「不必要的肢體語言」,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後者的重要性。

1)戒掉重複的手部動作
不必要的肢體動作,會令觀眾覺得演講者表現緊張,很多人在舞台上演說,喜歡重複做相同的手部動作,無意識地畫圈、轉動手掌、做出切菜般的動作等,當然不是說演講者完全不能做以上的動作,但如果頻率太高,確實會影響觀眾對你的觀感。建議大家在背好稿子的情況下,可面對著鏡子練習,留意自己最常做的小動作是什麼,從而對症下藥,減低頻率。

2)不斷踱步及搖動身體
另一種經常多餘的肢體動作是不斷踱步、不停前後前後移動,就像家燕姐的十字舞一樣,令人覺得演講者心不在焉;又或者無意義地搖晃身體,「郁來郁去」,都是欠缺自信的表現。

演說時在舞台上移動,其實是有技巧的,比如向觀眾提出問題時,可走近觀眾席,加強互動性。有時候,你可以走到台左邊的位置,問左邊的觀眾:「你們認同嗎?」然後又走到右邊的位置,問右邊的觀眾:「這邊的觀眾你們又覺得怎樣?」這種舞台上的靈活走位,反而會令人覺得你的演說生動有趣。

3)生硬的肢體動作
調查發現,雙手放在胸前交叉環抱,會給人一種很拘謹的感覺,因為這種動作,似是因演講者欠缺自信,需要尋求安全感而做的。

如果想給人一種比較跳脫的感覺,不妨嘗試一下放棄用咪架,使用手咪,除了不會給人一種拘謹的感覺外,若果台上發生任何狀況,演講者也更方便拿著咪高峰走動及應變。

要戒掉不必要的肢體語言,切忌急功近利,要由100次減少至0次,一定會影響演講者的發揮,甚至影響演說的流暢度,所以奉勸各位還是循步漸「減」比較理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說話也是一個道理,我們一定要學會表達,敢於說話。 若遇事都能以鬼谷子這五句話來衡量,一定能減少言多必失的現象,而能一語中的,為人處世也能更圓融,卻不圓滑。

    岑家雄  202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