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一帶一路倡議新挑戰與機遇

2019-04-29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111.jpg

和兩年前相比,今天開幕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規模又提高了不少。本屆論壇有37國領導人與近5000名外賓出席,比出席2017年首屆論壇的29國領導人和1600名外賓增加了許多,更強大的陣容,凸顯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上受到了更廣泛的重視。

另一方面,印度連續兩屆拒絕與會,美國則擺出更清楚的抵制姿態。兩年前,美國尚且委派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波廷傑與會,波廷傑當時還表示美國企業準備參與一帶一路,今年美國選擇完全缺席。不僅如此,美國高層對一帶一路的抨擊炮火日益猛烈。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上個月就譏諷一帶一路項目「幾乎可以肯定是設計來賠掉的」(almost certainly designed for foreclosure);月底,他再次警告一帶一路項目是侵蝕所在國主權的「債務陷阱」,與中國在南中國海填海造島並無二致,都是國家安全戰略的組成部分。本月中,蓬佩奧出訪秘魯時更指責中國在拉美國家注入「腐蝕性資本」,為腐敗注入生命力,腐蝕良政。

美國的抵制並不限於口誅筆伐,去年7月,蓬佩奧宣布在印太戰略下投資1.13億美元發展本地區的基礎設施,明顯是與一帶一路打對台。如今,美國冷對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美國軍艦缺席本周在青島舉行的中國海軍成立70周年閱兵(10年前美國曾派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為中國海軍慶生),美國官員昨天又放話宣傳法國護衛艦本月通過台灣海峽。這一系列動作,清楚顯示中美之間正在進行的,絕不止是一場貿易戰,也不止是科技戰,而是國際戰略競賽。一帶一路倡議,是中美角力的又一個舞台。

美國也確實有焦慮的理由,雖然它三番五次發出警告,意大利還是充耳不聞加入了一帶一路,瑞士也已確認將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來臨時,這個倡議在世界上呈現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面貌。在一種描畫下,一帶一路是「債務外交」與白象工程的代名詞;在另一種話語體系里,它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兩種論述都部分屬實,更能確定的事實是:中國繼續崛起為歐亞地區的大國,美國日益頻繁的防堵動作,無法根本性阻斷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上升。

然而,中國的這條崛起之路,缺乏慎密和完善的規劃;它徒有原則性的長遠宏偉目標,卻沒有具體的執行方略與標準,有的是充滿中國特色的粗放精神,往往以摸着石頭過河的試錯方式取代專業的研究、論證與規劃。換言之,這條路是冒險性——對中國與其合作方來說皆如是。

一帶一路中外出現的諸多問題,包括一些項目暫緩、擱置、縮小規模、陷入債務深淵,都體現了風險的爆發。有外媒報道稱,國際壓力已迫使中國做出調整,包括減低宣傳調門,對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國企定下更清楚的規則,限制國內濫用「一帶一路」名義,加強海外項目的賬目審查和反腐機制,積極尋求發達經濟體共同開展合作,以分散投資風險,並淡化政治色彩。

上述可說都切中了問題的要害,是對症下藥之舉,例如為參與一帶一路項目中國國企制定規範,嚴格遵守市場規律與考慮商業可行性,這對中外雙方而言都非常有必要。再比如,中國有關部門與中企遇到有貪腐弱點可利用的海外合作方,切勿產生「見獵心喜」的暗自得意,甚至是「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須知這類合作對象非但無助於提升一帶一路的形象,反而會埋下禍害。試想想,這些年來中國在國內打擊腐敗不遺餘力,如果在國際合作中不加選擇地與貪腐當權者同流合污,就怎能怪別人批評其「輸出腐敗」?

歸根結底,一帶一路要怎麼繼續推進,取決於中國希望成為什麼樣的大國,塑造什麼樣的國際合作秩序。中美的競爭無可避免,抹黑式的競爭大可不必,但是中國在大規模參與國際事務、對外投射影響力時,它希望塑造怎樣的規則?中國其實也沒有想清楚,迎着一帶一路產生的問題與解決,中外合力形成一些新規則與法治的基礎,也許正是時候。

今天出席論壇的37國領導人選擇與會,顯然都希望一帶一路能取得成功,支持多邊主義,希望中國認真聆聽他們的聲音,共創互利共贏新模式,體現論壇主題中「合作」二字的真諦。

 

文章轉載自《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