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媽後首個母親節 容海恩:好想快啲聽到一聲「媽咪」
常聽說,做了父母才會更懂得生命的奇妙,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就切身體會這種感受。誕下愛女三個多月,看著她細小柔軟的身軀漸漸成長強壯,自己肩上的負擔亦愈來愈重,但更多的是感動和滿足。議員工作繁忙,今個母親節亦未必抽到太多時間陪愛女袁昌蔚,不過媽媽的心願其實很簡單,「我好期望可以好快聽到妳叫我『媽咪』一聲,希望每日都是母親節,每日都可以抱住妳,見到妳成長,見到妳快樂。」
現在囡囡已經有近七公斤重,容海恩笑言,「多數人都話像爸爸(袁彌昌)多些,可能面肥,細眼,所以像爸爸,希望長大點會像我多些啦!」雖然每天早出晚歸,但出門前看看愛女是指定動作,「好得意的,每一朝同小朋友Say hi:『你起身喇?』她自己會識笑,之後望來望去,望天打卦,我就會離開上班,放下給工人姐姐或者爸爸照顧,之後(放工後)夜晚差不多十一點我再餵奶。」
回想當天新生命呱呱落地,畫面記憶猶新。「生那一刻好感動,突然間有個BB走出來哭,動來動去,覺得好感動,原來製造一個小生命是這樣的過程。現在三個月大,小朋友由開始時好柔軟,你都不知道摸她哪裡,怕弄損、弄痛她,到現在強壯起來,都是一個好滿足的過程。」
媽媽角色「永難適應」 會否追第二胎?
在法律界和政界見慣場面,但在「媽媽界」仍是初學者,令人有哭笑不得的時候。「初時真的手忙腳亂,不懂得做,放多少奶粉?熱還是凍?有時單單放到自己手上試都不夠,還要放到爸爸的手上試,問他熱還是凍?有好多這些『蝦碌』事情發生。」
唯有向人請教,加入幾個「媽媽Group」取經。「學到很多事情!例如要買甚麼令到BB舒服一些,最出奇是一個用來掃風的工具,好像鮑魚刷一樣。我心想:『咦,那跟我買個鮑魚刷有甚麼分別?』好不好買一個來試試,讓網民評論一下究竟這個『掃風神器』有沒有用呢?」
所謂熟能生巧,換片、餵奶等功夫漸漸上手,但仍未完全適應母親的角色。「永遠適應不到呀!因為小朋友自己每日長大,她自己都好大變化,我又要承接她變化,適應她的變化。」
下一步就頭痛準備幫女兒物色興趣班,心水是畫畫或團體音樂班,主要是想囡囡早點適應群體生活。「我自己生得一個,媽媽都跟我說過,獨生的就比較孤獨。」不如追多個?「這個要考慮下,要慢慢想一想先,先照顧好這個!」
袁彌昌抵拎一百分 唯獨一件事要挑剔……
與丈夫袁彌昌結婚九個月,女兒出世後構成三口子圓滿家庭,這份上天賜予的禮物讓兩人感情更見昇華。「欣賞爸爸花這麼多時間,那麼細心地照顧小朋友,包括換片,有時屙完有『酸宿』味,爸爸亦處理得到。換衫、沖涼,全部都有學習,整個過程都是窩心,如何一家人緊扣在一起,圍著一個目的去做事,是窩心的。」
袁彌昌工作時間比太太更彈性,多數在家做研究、寫文章,父女相處的時間因而較多。她笑言給丈夫「一百分」,唯一要在雞蛋裡挑骨頭,「爸爸晚上餵奶的時候,經常讓她一起看球賽!」容海恩說不想太早讓女兒接觸電子產品,「小朋友經常點擊部機,會好呆滯呀。」
近年電競發展快,喜愛打機的容海恩亦積極在本港推動。如果女兒將來有一日,告訴媽媽想做電競選手……「嘩!如果她做到,又不介意呀!但是很困難的,一千個都無兩三個(電競選手)。如果打得厲害都可以試下,無壞的,都可以寫Game,電競好多不同的發展。」她說不會規限女兒跟父母一樣循法律或政治發展。
大律師公會研兩萬育兒津貼 政府可效法
「生仔唔難養仔難」,作為雙職父母,容海恩指託兒服務嚴重不足,早在陀B五個月已申請幼兒中心,至今未有回音;政府對父母的經濟支援亦欠缺,例如今年財政預算案增撥兩億多元用在幼兒政策上,包括提高幼兒中心服務的資助水平,但受惠的只有營辦機構,卻未直接落到父母「荷包」,「如果你(政府)擺多一點點(金額),都可以減輕到父母壓力了,但正正沒有這樣做!」
近年女大律師流失率高,大律師公會正研究增加近一成會費,用作向榮升父母的大狀一次過發放兩萬元育兒津貼,容海恩說會支持,又建議政府效法,鼓勵生育,「我認為不困難,(每年新生嬰兒)五萬多人,乘以兩萬元,都是有限金額,我覺得這個福利應該要大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