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生:台灣517:勝利的不只是同志 還有民主

2019-05-23
林添生
公共政策及事務顧問
 
AAA

gay1.jpg

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今年這天在亞洲一隅發生了一件大事,令這個日子更值得被紀念:台灣立法院就同性婚姻專法進行表決並三讀通過,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方。

同志平權非平路 世代之爭荊棘滿途

在今天這片高舉彩虹旗的土地上,從昔日的恐同反同,到517歷史上新的一頁,箇中過程當然能成為其他地方平權運動的借鏡。

由1986年台灣首位公開出櫃的男同志祁家威提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訴求,到2017年司法院大法官頒下釋憲,指現行法例沒法為同性婚姻提供有效保障是違憲,台灣爭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路走了三十多年,時至今天專法獲得通過,有人歡呼有人失望,贊成者指專法是社會向前邁進一大步,反對者就疾呼台灣民主已死。

即使專法通過,並不代表在台灣有關同性戀的爭議告一段落,反之伴隨在背後的是世代、群體間的更多角力。

「台灣社會變遷調查」每年會訪問大約三千人,探討社會普遍對同志關係的態度有何改變。研究發現,年齡和教育程度是影響對同性婚姻態度的兩大主要因素。愈年輕的受訪者對同性婚姻支持度就愈高,接受過高等教育者亦比較低教育程度者對同性婚姻抱更正面的態度。數據亦顯示,教育程度因素隨受訪者年齡群組變得年輕而影響力變得較細,即在年輕人群組中,教育程度無論高低都比較支持同性婚姻。

隨着資訊流通增加,年輕人不再單從學校老師獲得知識,學生從傳媒和新媒體中也能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然而,資訊流通的改變不限於年輕群組,研究結果顯示近年來中年人對同性婚姻的支持度有明顯上升,而且幅度比年輕世代的還要高。

擁抱普世趨勢 公民議政應跨黨派之別

分析估計,年輕人一向普遍支持同性婚姻,因此支持度大幅上升的空間不大;另外隨着資訊開放,中年人對同性戀議題也有更多的認識和討論,接收到更多不帶歧視、對同性戀及同性戀者較客觀的資訊及觀察,最終形成這個改變。

今次的表決亦為台灣政局和公共議政環境帶來一點不同。台灣向來藍綠分明,兩黨對不同議題立場分野清晰,但由於今次同性婚姻議題爭議性大且觸及個人信仰和價值,兩黨在表決前均未能達到黨內共識,最終國民黨更開放讓立委自由投票。有投贊成票的國民黨立委表示,反對同性戀歧視是普世皆認同的價值,不希望議題淪為政黨對決的工具。

綜觀整個台灣社會,核電、死刑存廢等看似是政黨間政治角力的題目,歸根究底這些也是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是次台灣517的啟示,不單是要為保障社會小眾權利而努力,更是在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中,政治人物和公民要培養理性議政的能力和態度。

政治不應只有非黑即白二元對立,在妥協和討論中容納更多人的意見,求同存異,讓更多 — 包括小眾的 — 聲音可以在議會中被代表,這樣有利共建更理想的民主體制。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